7
更新于2022-05-11 22:26:53
14906
閱讀
1
回復
2
收藏
2020年11月27日-28日,以“學校在線新基建 教育進化新樣態(tài)”為主題的首屆全國中小學“學校大腦”高峰論壇分別在杭州市建蘭中學和阿里巴巴西溪園區(qū)舉行。

華東師范大學開放教育學院(上海教師發(fā)展學院)院長,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副組長,教育部課程中心“深度學習”綜合組成員,兼任上海市遠距離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的閆寒冰做了《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講座。閆教授從疫情期的在線教學談起未來教育的創(chuàng)新。此次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閆教授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教育實驗。這樣一次全線、全員、居家的線上學習,雖是應急之舉卻孕育未來發(fā)展。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的路徑有很多,閆教授為我們指明了其中的幾條,為大家撥開未來教育的迷霧。

下面將閆寒冰教授的講座內容分享給大家。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我剛才還沉浸在李政濤老師的娓娓道來之中,還沉浸在李老師的視角表達和框架的思考之中。我是教育技術專業(yè),這個專業(yè)的特點是什么呢?我們研究的是怎么用信息技術支持教育的創(chuàng)新,我們研究的是支持教育創(chuàng)新的技術方面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所以我覺得接著李政濤老師后面講很好,李政濤老師先講了價值觀,然后我們后面考慮一下怎么在這樣價值觀的引領下,用技術來支持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最近完成的一個作業(yè)

那我今天準備怎么講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我最近完成的一個作業(yè)。這個作業(yè)應該說是在后疫情時期我們接到的一個任務,需要我們思考“怎么用技術來支持未來教育的創(chuàng)新”。我們當然有很多的想法:我們用學生能力地圖、用教師能力地圖、用數據驅動來支持學生進行個性靈活的學習。

但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們的委托方提了這么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技術的策略和方法,也知道價值觀。給學生畫像、教師畫像,那么能不能給學校畫像?2025年的學校長什么樣?2035年的學校長什么樣?如果把這個畫出來了,再說方向、路徑,可能我們聽得更明白一點。”

我想這就是我在面對的這么一份作業(yè)的要求。我接下來講的就是我作業(yè)的完成過程。

作業(yè)的完成過程

首先還是來自在線期間的教學。大家知道疫情期間,全部老師都上網,全部學生都上網。剛開始學習的初期,網上簡直是一個吐槽的狂歡,有的時候也當笑話來看:老師說“我不想當主播”;同學說“我不想上網課”;老師說“我看不到學生,我心里很心慌”;學生說“我一天到晚看著,我累的慌”。到疫情后期,雖然還有很多的教育教學仍然是那樣死板,但是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一些方向。

我曾經把在線教學的類型總結成了三類,這個也是我們后來發(fā)布的在線教學指南:

第一類,同步教學。從頭到尾線下40分鐘,線上40分鐘。就是說原來面對面課堂上講40分鐘,現在把它搬到線上,還是40分鐘,同步教學,只不過可能用了在線的方式,想辦法互動多一點。

第二類,先學后教。也就是我們說的翻轉課堂,先讓學生異步的學一些知識,然后在線互動進行討論交流。

第三類,布置項目任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師在線上給指導,更加的個性靈活。

那么這三種模式當然是越往上數量越少,但是這是我們期待的一種方式。因為越往上,學生的自主空間越多,育人的目標才更有可能去實現。否則所有的學習都被老師給控制了,所有的時間都給控制了,當然對老師的要求也會更多一點。

我們很驚喜的看到了一些完全是在線上做的項目學習的案例。

這個是保定十七中——基于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項目式學習,我們可以簡單的看一下,它所有的學科全都是圍繞著疫情來設計的項目。

比如語文:記錄最令你感動的人或事——記敘文;研究心冠肺炎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預防措施——說明文;歌頌贊美最可愛的人——詩歌。再看地理:繪制世界或全國疫情地圖。再看英語:關注國外疫情發(fā)展情況?磾祵W:從數據看變化。

我們?yōu)槭裁磳@種項目學習會更為認可一些?我想,我們心里其實有一桿秤,我們知道什么樣的教學更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這樣的教學的情況下,哪怕是在線,完全在線,學生們有機會展示思維過程,有機會互動交流,有機會探究生成,有機會發(fā)展他的核心素養(yǎng)。

無論是用信息技術,還是不用信息技術,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張圖,想跟在座的校長、老師們進行分享,這是叫成功學校的模型圖。成功學校不用信息技術是不太現實的,標粉紅色的部分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橫列是學習加速度。什么是學習加速度的問題?比如我們不能因為用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學習模式,而使得四年級的學生學的是三年級的內容。不能說越創(chuàng)新,知識就學的越少,一定還是要大于等于年級水平。

第二,知識學的多不等于你就成功了,學生們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是學習深度的問題。這個圖是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法,最后是要達到“評價”和“創(chuàng)造”。那就是學生的學習要往上走,往深度上走,不能停留在“知道”。

第三,學習階段上也不能夠是依賴感興趣而已,還要參與,而且要自主學習。

這就是剛才呈現的那幾個模式,即便模糊,我們也會知道哪種模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更有利于讓我們學校成為一個成功的學校。

在疫情期,很多老師開始認可信息技術,開始知道信息技術在支持創(chuàng)新的教育教學方面有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所以,在后疫情時期,人們對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期待比任何時候都高。李政濤老師曾帶著我們做了線上線下融合的論壇,當時是后疫情期第一個論壇——線下線上融合(即OMO教學模式)。那我接受的任務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去思考“信息技術怎么能促進未來的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這就是思考的起點。

那么,線上線下教育到底有什么優(yōu)勢?現在政府也很焦慮。焦慮什么呢?因為很多學校線上原來做的時候還做的不錯,現在回到學校,好像把線上的事給忘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這個優(yōu)勢可以用這個數據來展示展示一下,簡單的分享一下。

線上的教育有時間的彈性、內容的彈性、地點的彈性,互聯互通,這是它的優(yōu)勢。這就是為什么會覺得完全的同步教學并不是那么好,原因就是沒有充分利用線上教育的優(yōu)勢。

線下的教育,即面對面的教育,有什么優(yōu)勢呢?有這么幾個故事。

第一個是社會性。上海市名師按學科、學段把所有的課程錄了下來,完全按照教材20分鐘一堂課。但是有一些學校卻反映學生更愿意聽自己老師講課。原因是什么呢?學生沒有情感上的連接。在面對面教學的時候,形成了像一個小家庭一樣的社會性。

第二個是現場性。面對面的教學有現場性!兜56號教室的奇跡》里說過一句話:要讓孩子到圖書館去讀書。為什么要到圖書館去讀書呢?因為在愛學習的人中間讀書,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圖書館讀書不也是自己讀嗎,也是自主學習?為什么坐在那效果就不一樣呢?這告訴我們現場性很重要。

當然還有互動性、示范性,這些都是線下教育不可缺少的。

既然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我的思考是怎么來完成作業(yè),從哪開始想這個問題。一定是素質教育下面的線上線下教育。這里就會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去破解:

微觀層面,教師的能力、學生的能力。

中觀層面,學校的形態(tài)。班級授課制適不適合素質教育下的這個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宏觀層面,評估體系。如果說評估不變,那可能很多教育改革會有一個瓶頸問題。這就是這么多的努力過去,沒有覺得在中考、高考上有太大的進步,老師們會對這個動機打點折扣。

所以現在的努力方向基本上是老師能力提高,學生能力提高。

還有一種努力方向是動力喚醒的邏輯。即評估能不能改,有沒有可能改?如果改了,那么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問題會迎刃而解。順著邏輯,先看看國際上有哪一些做法,有改的可能和機會。

當然我們國家也在做,這個是今年的10月13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特別提到“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fā)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陳寶生部長也特別講到,要把評價當成最難的事情來抓,很重要的指揮棒,要抓評價。那我們看這個評價有可能改嗎?

來看看國際上的一些先進案例。2017年,由近百所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組成的聯盟(MTC)發(fā)明了一種全新的學生評價體系 —— A New Model。A New Model不含分數,也不評級,而是會持續(xù)追蹤記錄和評價學生的8項能力。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這些能力一般用數字很難評的。它剛剛發(fā)布的時候就獲得了美國大學申請系統(tǒng)的支持,認可這個方向。我們看它怎么做的。A New Model包括有基本信息,有8項能力整體評估,有特色能力點,有學生所具備的全部能力。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那么這一些有支撐,它是由證據支持的評估。我進去看了一些,就是用類似項目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記錄評價標準,然后做能力評估,大約是這么一個過程。所以A New Model有機會來顛覆美國的高考。它可以縮短招生時間,簡化招生過程。而且向招生官傳達了一個關于學生更深刻、更真實的故事:他們是誰?他們學到了什么?他們如何成長?他們愛什么?他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類似的變革還在進行中,比如Eduali智能軟件是專為大學生和教師設計的,用于幫助監(jiān)控和測量諸如批判性思維、溝通、協作、領導、問題解決和跨文化主義等技能的發(fā)展。他可以評估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在評估的時候,目前由人來參與,三個關鍵參與者同時進行。學生獲得能力之后,驗證技能得到數字徽章。

所以現在的數據已經不僅僅是Data,也不僅僅是Information,也不僅僅是Knowledge,它是Wisdom,它是能夠有診斷有智慧的。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連到一起。前三個是面向過去的,是已知的,而Wisdom是面向未來的,它能夠診斷、預測。我昨天認真看了《建蘭大腦》這本書,我感覺建蘭大腦已經做得很像樣,我想學校大腦聯盟以后很有可能會扛起大旗,促進學,促進真正的中考改革、高考改革。

在這樣的背景下,用數據去支持個性、靈活、精準、優(yōu)質的教育,它才有可能。當然還有一些技術也在支持,因為過程性記錄現在越來越來越重要了。最后不是考試定終身了,平時的數據就定終身。這個作假怎么辦?虛假的情況怎么辦?其實現在的區(qū)塊鏈技術也就可以保證它的,因為整個過程不可逆,把所有的信息記錄下來,保證它的公信力。

從技術的發(fā)展,包括智能技術對教育的支持,評估——最難撬動的這個點,已經有機會去評價能力,而且甚至是有些實踐已經走在前面了。

那么能夠評估,能夠發(fā)現學生的個性,學校會變成什么樣?介紹一所學校,這是硅谷精英創(chuàng)辦的AltSchool微校。他們對美國的教育非常不滿意,所以建立這個學校,當然這個學校也有幾所學校在關門狀態(tài),可能是有點太新了。

這是怎么一個“新”呢?這個是AltSchool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動機,主動學習混合年級等等。

它的數據是怎么用的?學習平臺是支持個性化學習,有個人的學習履歷,有學習單,而且是混合年級,不同年級的孩子在一個班里學習,然后學生主動的去選擇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每周都在更換課表。我想就是這個原因,倒閉了,成本太高了,我們沒有再深入的去了解它。這個教室叫中央廚房,老師就像給孩子配菜一樣,根據學生的個性的發(fā)展,去安排他們每天的這樣一個學習,每周來更換。

那么還有一些學校是通過孩子們接觸大自然來學習,比如說“野趣學校”,他們怎么學習呢?他接觸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遇到問題去在線學習。再如“達芬奇學校”孩子們通過沉浸到職業(yè)環(huán)境來學習,產學合作,生涯定向,務真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關于教育的創(chuàng)新策略是越來越多,這一位學者呢他寫了一本書《30個教育創(chuàng)新策略》,排在頭兩位的是個性化和混齡班,這個是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為什么是個性化和混齡班?“個性化”可以理解,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了數據以后,可以分析它,有知識上不同,也有是能力上不同的,我們可以給他個性化的指導。

為什么是混齡班?AltSchool也是混齡教育,為什么是混齡班呢?國際兒童教育協會枚舉了混齡班的優(yōu)勢,如“孩子們不會被按能力貼上標簽,而是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學習”;“孩子們被要求在自主選擇與做項目作業(yè),如此學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為發(fā)展終身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未來的學校什么樣?還是同一個年齡的上同一個班嗎?同一個年齡的孩子,他的知識水平是一樣的,他的能力水平是一樣的,是應該把他們就一定要分到這樣同一個年級嗎?二年級一定是幾歲開始,四年級一定是幾歲開始。這個混齡班其實是帶給我們這么這樣的一個啟發(fā),是一個差異化教學的新樣態(tài)

有一次我講“混齡班”教學的時候,一個來自農村的老師說“我們原來農村教學的時候就是五年級、四年級、三年級一個老師講”。好像有點像,但實際上有本質的區(qū)別。因為老師講到五年級的時候,五年級學生打開五年級課本;講到四年級時候,四年級學生打開四年級課本;講到三年級的時候,三年級學生打開三年級課本。而混齡班是以主題為線索組織項目學習的。

我們看到“混齡班”的變化,也看到了高校在變化,這個2025開環(huán)大學計劃,這個是斯坦福大學早就推出來了啊。

我們現在的大學4年都叫閉環(huán)大學,準備2025推出開環(huán)大學。閉環(huán)大學是學生在成年之初就要接受4年大學教育,開環(huán)大學是一生中充滿學習機會;閉環(huán)大學是18歲到22歲的4年,開環(huán)大學是一生中任意6年來學就可以了;閉環(huán)大學是正式的學習僅僅發(fā)生在課堂上,開環(huán)大學是可以從課堂以及實踐活動中汲取知識;閉環(huán)大學是畢業(yè)后基本上很難接觸到學術環(huán)境,開環(huán)大學是經驗豐富的成年人回到學校、改變職業(yè)以及再次與社會對接;閉環(huán)大學是學生在18歲前需要證明自己,開環(huán)大學是任何年齡段都可以。

這是開環(huán)大學的宣傳海報,是個牛油果,他上面這句話說的是什么呢?牛油果未必8天成熟,為什么人一定要18歲準備好上大學?開環(huán)大學的教育,就是要用你的步調、你的時間定義你的人生。

未來的教育,有這么多的數據,有這么多數據的驅動,發(fā)現學生的個性,學生的不同,那一定是更多個性化,更多的能力評估,更多的走進真實的世界,就像開環(huán)大學工作完以后再回來,回來以后再工作。但是更少的既定框架,它會更加的靈活。

那學習肯定要有數字資源,看看資源有什么變化。其實在疫情期間就看得很清楚,疫情前評優(yōu)課,評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那些課都是優(yōu)質、獨立和特色,都是特級教師、好教師的。到疫情期時,發(fā)現這些課不好用,要優(yōu)質、連續(xù)、實用的課。

在有這些資源的基礎上,其實國際上也有很多做法,比如說美國的虛擬學校,各個州都有虛擬學校,這些課都排到網上,學生在學校課上跟不上,直接到網上去學習。

現在更多的研究把知識圖譜嵌到了學習中,比如ALEKS測評學習系統(tǒng)完全就是一個私人導師,把知識圖譜給嵌進去了,完全定義了一個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還有 Unimersiv是給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用虛擬現實更快的學習。我們會發(fā)現當你讓孩子做項目學習的時候,有些情境你沒法逼真,比如說要了解恐龍時代,看不到,那么用虛擬現實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網站上了解VR這個恐龍,人腦之旅、探索國際空間站等等。所以還有一個趨勢是虛擬學習將成為主流,這樣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會更有沉浸感。

數字化資源的發(fā)展趨勢,疫情前優(yōu)質、獨立、特色,疫情中優(yōu)質、連續(xù)、實用。從中長期來看,優(yōu)質、實用是肯定的,還要動態(tài)、關聯。為什么要動態(tài)關聯?哪些資源和哪些主題是相配合,這一定是動態(tài)關聯。

還有就是擬真沉浸,讓孩子們可以在更多的沉浸環(huán)境下去學習。所以以前學校里擔心的,特別是一些資源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學校的資源不夠好,沒法有那個真實環(huán)境,擬真環(huán)境可以幫到你。

那么未來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如果是這些課程全都上網,這就像那虛擬學校似的,偶爾需要;如果是這些資源都變成了有知識圖譜的深度學習,常態(tài)的學;再有一些高層進展,虛擬環(huán)境帶來的這個擬真環(huán)境,那自然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融合。所以課堂教學為主的這種傳統(tǒng)校園,越來會越成為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這樣一個項目。

接下來說一下師生能力。對于教師的能力發(fā)展,我們已經從授課者更多的向助學者去發(fā)展,要成為引導者、組織者、評價者和課程設計師。但是在智能時代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成為環(huán)境的設計者,還要成為數據的分析師,還要成為個體的指導師。教師有面對更多的挑戰(zhàn)。

當前已經有教學共同體形態(tài)出現,就是在一個學校里一個老師主講,其他的老師負責助學。就這個課就他講的最清楚,他來主講,其他老師助學,特別是在私立學校會比較多一點,我看到的有些企業(yè)會這樣做,那么未來智能教師在講的這個部分,他可能會起到更大的一些作用。

所以老師面對的更大的一個挑戰(zhàn),怎么作為數據的分析師,怎么作為個體的指導師,怎么作為環(huán)境的設計師。面對我們的還不僅僅是老師的挑戰(zhàn),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挑戰(zhàn),就是面向學生的挑戰(zhàn)。因為學生接觸數字設備、電腦、手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那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很多問題,就是孩子們以前沒接觸過電腦游戲的,結果現在他還沉迷進去了。

面對的問題是什么?《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弗里德曼認為,數字鴻溝將在不久消失,但未來我們將面臨一個更為巨大的“動機鴻溝”,只有那些有自我激勵的決心,能夠持續(xù)利用一切數字化工具去創(chuàng)造、合作和學習的人,才會走在時代的最前列。

所以關于DQ的研究目前也非常的盛行。DQ是什么呢?稱為數字智商。因為孩子們在數字世界里是很危險的,他會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zhàn)和誘惑。那么只有數字智商發(fā)展出來以后,才能讓兒童在數字世界里轉危為機。

這個圖很有這個解釋力。在工業(yè)革命1.0時代,身體強壯很重要;2.0時代,發(fā)現還得腦子好用,所以智商出來了;到3.0時代,發(fā)現智商不夠,還得情商,因為需要合作、協調、統(tǒng)籌;到4.0時代,需要孩子去判斷,要有價值觀。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我的答卷

最后我想跟大家來說一下我的這個答卷。當然立德樹人是最前面的,這個是總體的價值觀和方向。那么中期這個學校什么樣,遠期什么樣,我這里有一個小答卷,只是我個人的答卷。

校園:現在是傳統(tǒng)校園;中期會有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室;遠期會有更多個性、靈活、多樣的自主、合作、體驗的空間,學生在校園內外應用知識。

教室現在是集中授課;中期可能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同齡工作坊,工作坊就是在做中學,不僅僅學知識;遠期是以主題為線索的混齡工作坊,學生對這個主題感興趣,他的能力水平也達到這個方面,他可以做混齡工作。

排課:現在是短課時排課,有時候它對于項目學習不是那么適合;中期可能是長課時排課+更多的彈性時間;遠期是自選主題的動態(tài)排課。

教材:中期是教材+適性練習冊;遠期就是加上虛擬現實資源的電子書包。

教師:中期是領袖教師+助學教師;遠期智能教師+人類教練。

教學:中期是基于經驗的個性化指導;遠期我們基于數據的個性化指導。

評估:中期基于測試的動態(tài)數據;遠期看到全視角的智能評估。

升級:我們現在經常說今年這孩子二年級,明年升到三年級。那么以后有沒有可能這個孩子語文上的是五年級,數學上的是四年級?有可能嗎?因為他的不同能力在個性化分析出來之后,很有可能是分科晉級的,不是統(tǒng)一晉級的。然后通過收集能力,他們獲得數字徽章得到更多的認可。

當然我想在座的每位老師、校長、專家們都有自己的答卷。國際組織OECD在《未來教育和技能2030》有一句話“未來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現在要去塑造未來。” 那我也想用這句話來說,確實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們教育的價值觀在哪里呢?我們不是僅僅為適應未來而教,我們是為塑造未來而教,所以這個答卷我相信會不斷的迭代升級,然后成為我們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謝謝各位。

閆寒冰:在線教學與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
本文根據閆寒冰教授在首屆全國中小學“學校大腦”高峰論壇上的演講整理,有刪減。

來源:建蘭中學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
超級版主
勛章
發(fā)表于2020-12-04 08:28:20

很有意義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