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更新于2021-12-07 18:16:36
894
閱讀
0
回復

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不斷變化,教育改革在全世界從未停止它的腳步。

我們的教育走到今天,隨著國家經(jīng)濟形勢的良好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些變化。經(jīng)過三到四輪的課改,在技術、觀念上都有了一些全新的改變。但是,其實質(zhì)性的教育形態(tài)和方式仍然幾十年不動搖。

于是,一方面,我們國力大增,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卻固步自封,在追求高效、高分、高升學率的路上越跑越快。只可惜,估計方向跑錯了,我們在背離教育本義上的路越走越遠。

全球主流教育的學習方式早已成功轉(zhuǎn)向,而我們還在猛攻灌輸式教育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幾乎無一例外地進行著“項目式學習、團隊合作學習、多學科融合學習、問題導向式學習、人工智能輔助學習、體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等。

盡管我們很多學校、很多地區(qū)也已經(jīng)進行了有益的實踐,但是,在整個主流學習方式上,我們始終不敢放棄講、講、講這根拐杖,即便有些實踐,也是走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在芬蘭,他們的學習方式可以是這樣的:以小組為單位,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找材料,搭建房子的任務;

在英國,一篇課文可以學習一天,因為他們還要進行角色體驗、表演、對話和改變原文意思進行重新創(chuàng)作;

在新加坡,他們已經(jīng)不再在乎PISA的排名,而是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比如:他們進行的任務驅(qū)動式合作學習方式,根據(jù)新加坡的氣候條件和地質(zhì)特點,建造一棟綠色環(huán)保的大樓,用什么材料?如何施工?流程等等,在合作學習中擦出很多的創(chuàng)造性火花。

統(tǒng)計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沒有哪一個是考高分獲得的,都是靠解決尖端問題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靠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而獲得。你在那里死記硬背,他在那里動手動腦,最后的結(jié)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個物理系的研究生,畢業(yè)就職到一個單位,有一天,辦公室突然沒電了,其他樓層都有,為何唯獨她這層樓沒電呢?東找西找,不知所何。一個民工走到電閘前,把跳閘的電閘輕輕合上,問題解決了。

極端個案雖不能說明什么,但其諷刺的意味令人沮喪,更令人悲觀。我們幾十年來培養(yǎng)了不計其數(shù)的學霸級低能的人,根本原因就是學習方式的單調(diào)和孤立。

再不轉(zhuǎn)變,再不合作,一切個人努力都只是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注腳。

關注人的意義

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成為他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人的意義。這取決于首先保證學生是活生生的人。當我們把學生當成容器進行機械地灌輸學習的時候,教育的本義便蕩然無存。

于是,我們把學生當成動物一樣放在一個劃定的起跑線上,惡毒地鞭撻他們向前跑,不準輸就成為理所當然甚至天經(jīng)地義。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

關于起跑論,社會上很多人頑強地認為是現(xiàn)實社會造成的,最有說服力的一句話就是:大家都在跑,你不跑輸了怎么辦?我們要反問:贏了又如何?

恢復高考四十年,贏在起跑線的人和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估計都不在少數(shù)。我們可以找出無數(shù)個例子說明贏了起跑線有多么的榮耀和美好前程。但同時,我們也一定找得到無數(shù)個例子來證明贏了起跑線而最終悲慘凄楚甚至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實。


著名詩人海子,絕對稱得上是贏在起跑線的人,我至今認為在中國現(xiàn)代詩歌界,海子的水平是可圈可點的,其實他人也好。

海子三歲能認3000個字,四歲可以背很多古詩詞,五歲上學,成績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拔尖。十五歲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十九歲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

假如你我家里出一個這樣的孩子,是不是我們都會引以為傲甚至有榮耀凡塵的榮光?很可惜,天可嘆,二十五歲在山海關下一處鐵軌臥軌,死前留下九個令人心寒的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可他的死留給親人的就是無盡的傷痛,給喜歡他的人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不要以為這是個案,在中國的今天,這出悲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只是你我運氣好,沒有降臨到我們頭上而已。

贏了如何?輸了如何?根本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但,一旦人的意義不在,輸贏毫無意義。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即刻轉(zhuǎn)向,賦予學生學習成長有意義上來。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現(xiàn)在的某些學校說“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都是這樣的無聊、矯情的語言,以為這樣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們校園門口上寫著“熱烈祝賀某某成為文(理)科狀元,考上清華、北大”,就以為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功。

我剛才說了,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說一個孩子為什么有價值?因為他有可能性,他有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結(jié)論是:第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個學生成才的途徑和方式?jīng)]有確定指向。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現(xiàn)在喜歡畫畫、喜歡彈鋼琴,他今后就一定是個藝術家,可能他今后從事的工作和這個一點關系都沒有,他有無限可能性。

看一個孩子成績不行就開始下結(jié)論,說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將來沒有出息,哪有這樣的教育呢?

我們現(xiàn)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選孩子讀書,因為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有限,選擇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資格來進行篩選,從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是對的,但是從做教育的角度來說又是錯的,選擇人的教育叫“偽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還要考試入學,兩科語數(shù),小學低于198分,沒有特長,一律不能錄取。我所在的學校收的是幾十分、120左右的孩子,我們還是要把他們教出來的。

摒棄浮躁、功利,回歸到教育規(guī)律

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手段,學這樣、學那樣、考狀元、讀名校都是臉面的問題,就是當成一種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長來滿足我們成年人的某種欲望或者需求的時候,我們的教育一定出問題。

我說一個簡單的教育規(guī)律,看看我們現(xiàn)在有多少人不知道,F(xiàn)在初中老師布置作業(yè),孩子11、12點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說了。

十三四歲、十五六歲的孩子,他的成長規(guī)律是怎么樣的?這些孩子在深夜11點到3點之間,尤其是1點到3點之間,腦垂體分泌兩種很重要的激素,一種叫性激素,一種叫生長激素。有光照、有壓力它不會分泌。

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壓力大,他長得就不好,這就是規(guī)律。如果老師懂了這個規(guī)律,那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就一個要求,最遲10點半孩子必須入睡。因為孩子入睡兩個小時以后才可能進入深睡狀態(tài)。你看我們現(xiàn)在遵循這些規(guī)律了嗎?不管,使勁學,為了分數(shù)、為了技能、為了才干。

所以我對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歸到教育的規(guī)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shù)、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這才是教育新常態(tài)。


教育是為了內(nèi)心的豐富

我們的教育還是應該回到像孔子說的,孟子說的,包括蒙田說的,“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nèi)心的豐富。”古希臘有個哲學家叫西塞羅,他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

你看我們現(xiàn)在做教育都是為了適應外界,很多同學因為要去適應社會,結(jié)果就把社會最亂的東西學會了,我們學校教的主流價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須要豐富內(nèi)心。

簡單的說,學習或者教育對學生本身來說最核心的應該是為己的,不是為別人學的,不是為父母學的,而是為豐富自己學的,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他通過自己學到的東西再來回饋社會,這是我們的一個附屬產(chǎn)品。他為自己學的一個附屬產(chǎn)品、客觀產(chǎn)品就是他一定是為這個社會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豐富怎么能夠為社會好,他是破壞社會的。

來源:占寶話樹人,有刪減。

來源:教育思想網(wǎng)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