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洋媽媽叫孩子吃飯,愛吃不吃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經(jīng)常跟我說:“你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很多時候都是家長對子女的限制,雖然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孩子好,但處理問題的方式過于死板,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遏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再看看國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們的父母從來不對孩子進(jìn)行限制,最多進(jìn)行建議性引導(dǎo),從來不會強(qiáng)求孩子做事情。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例子來體會一下中西方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不同方式。
西方:“杰克,飯好了,出來吃飯了。”媽媽叫了一遍,杰克正在自己的房間看喜歡的動畫片沒有出去。過了一會,媽媽又喊了一遍“杰克,出來吃飯了。”杰克還是沒有出來。午餐時間過去了,媽媽把餐具都收拾了,杰克從房間里出來,說餓了,想吃飯,媽媽語重心長的跟杰克說:“剛才飯好了叫你吃飯了,你沒出來,而且喊了你兩遍,你都沒出來,那現(xiàn)在午餐時間已經(jīng)過了,你只能等晚飯時候再吃了”杰克抿抿嘴,很不開心的回去了。晚上,媽媽又說:“杰克,吃晚餐了!”這時候杰克關(guān)掉正在看的電視,跑出去洗手,之后就坐在餐桌前準(zhǔn)備吃飯。媽媽笑著對杰克說:“怎么,這么快就出來了?”杰克也笑了:“是啊,我怕再錯過吃飯時間。”媽媽撫摸了一下杰克的小腦袋,然后就開始吃飯了。
中方:“明明,飯好了,出來吃飯了。”媽媽叫了一遍,明明正在房間里玩電子游戲沒有出去。過了一會,,媽媽又喊了一遍:“明明,出來吃飯了。”明明還是沒有出去。又過了一會,媽媽端著飯給明明送了過去,明明還在玩游戲,媽媽說:“先把飯吃完了再玩。”明明一邊玩著,一邊說:“知道了,我一會就吃。”媽媽嘆了口氣,出去了。2個小時過去了,明明不玩游戲了,想吃飯了,這時候飯早就涼了,他就跑出去跟媽媽說:“媽媽,飯涼了,你給我熱一下吧!”媽媽很無奈的端著餐具去廚房熱飯去了,熱好以后又把飯給明明送了過去……
杰克的媽媽沒有強(qiáng)迫他去吃飯,只是告訴了他,如果不吃就要自己承擔(dān)后果,所以杰克就學(xué)會了要為自己的決定負(fù)責(zé)。明明媽媽不但告訴了他要吃飯,而且不吃飯還給他送過去,飯涼了還要再熱,這樣,時間長了明明就養(yǎng)成了一種習(xí)慣:不管怎么樣,你都會給我送過來,我干嘛著急吃飯去呢?
造成這種差異,不是孩子的問題,其根源在于家長本身,《家長突圍》中提到,父母是孩子精神供養(yǎng)者,生命的教師。那么,我們就要從孩子的世界觀著手,要讓孩子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fù)責(zé)的人,您覺得呢?
回復(fù)(3)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