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是一項痛并快樂著的工作,許多MM當(dāng)媽后就一身“病”。下面細(xì)數(shù)當(dāng)媽后的7大“后遺癥”,快來看看你是否該治療了!
1.自封育兒“鉆”家
歡喜麻麻如此描述自己:生孩子之前,閨蜜、好友之間的話題總是情感、美容、衣著、電影等。陸續(xù)有了孩子之后的這幾年,我們的話題都變了,見面、聊天三句話不離“孩子”,例如,哪個牌子的尿不濕、奶瓶比較適合寶寶,冬天給寶寶穿什么衣服好,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等等,每次都聊得熱火朝天,收獲也不小!
媽媽后遺癥:
⊙找到“組織”:建立起媽媽圈,有共同話題可聊。
⊙找不到自己:有些媽媽的交友圈會變得比較窄小,越來越固定,可能會放棄很多平時的興趣,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角色只有媽媽,沒有自己。
⊙愛鉆牛角尖:成為“鉆”家,比如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來選擇奶粉、尿片、一輛推車等,變得越來越焦慮。
2.愛嘮叨
“木木兒”說:老公說我有了寶寶之后,變得越來越愛嘮叨了,比如他給寶寶洗澡、換尿布手腳太慢,帶寶寶出去遛彎時丟三落四,我總要嘮叨個沒完,連我自己都嫌煩了。但是沒辦法啊,說了一次他不聽,我就得說第二遍第三遍,不知道其他媽媽也變得這樣了嗎?
媽媽后遺癥:
⊙愛的表達(dá):嘮叨是女人的通病,也是對寶寶、對家人的愛的表達(dá)。
⊙完美主義:有些媽媽容易變成完美主義者,看老公一切都不完美。分任務(wù)給爸爸的時候,不要總是抱怨他們做得不對。他們照顧寶寶,比應(yīng)該怎么做更重要!
3.購物狂
“悠寶媽”說:自從有了寶寶之后,老是忍不住要給寶寶買東西,只要是媽媽們推薦的,或是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就想給孩子買,常常被各種各樣的漂亮小衣服、小東西吸引,一不小心就買回來一大堆。悠寶才1歲,家里已經(jīng)囤了不少三四歲的衣服、鞋子、飾品和玩具了。
媽媽后遺癥:
⊙滿足需求:不少媽媽真的為寶寶找到了需要的東西。
⊙購物焦慮:有些媽媽不知道哪些才是最需要、最適合的東西,買得太多用不完。應(yīng)考慮寶寶是否需要,從安全性、品牌、口碑等方面選擇。
4.以孩子為中心
“每天要微笑”說:女兒出生后,我就成了她的“忠粉兒”:動不動就拿出手機給寶寶拍照,手機里全是她的照片。去市場買菜,第一考慮這菜有法做給寶寶吃嗎?就連好不容易抽點時間去逛街,也只挑寶寶需要的東西買。
媽媽后遺癥:
⊙快樂健康:荷蘭一項研究顯示,以孩子為中心的父母反而更快樂,心理上更健康,生活更有目標(biāo)、“正能量”更多、在育兒過程中更多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忘我犧牲:過分關(guān)注孩子的媽咪可能會忘記了自己,冷淡了老公。
5.DIY狂熱
葉子說:為了讓孩子吃得健康,以前從不下廚的我也開始學(xué)習(xí)做美食了,除了簡單的飯菜之外,小餅干、小蛋糕等只要適合寶寶的,我就會學(xué)來做給寶寶吃。最近我還迷上了做手工,買回來很多DIY材料,做了一些寶寶的小玩具、小鞋子、蝴蝶結(jié)、小衣服等,很多媽媽看到了都說做得很好,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媽媽后遺癥:
⊙愛心的體現(xiàn):親自下廚做美食,DIY寶寶的玩具、衣服,不僅充滿了媽媽的愛心,而且環(huán)保又經(jīng)濟。
⊙3分鐘熱度:有些媽媽是一時沖動,沒多久就失去了興趣。在做決定之前,先想好自己能不能堅持。
6.母愛泛濫
Wendy說:以前我可討厭孩子了,特別是見不得別人家的孩子哭。有了孩子之后,只要看見抱小孩的,就跟認(rèn)識人家似的,啥都聊。別人孩子哭,也會幫忙哄:“不哭啊寶寶,看,阿姨給你變個戲法!”尤其不能看孩子被虐待、出事的新聞,動不動就淚流滿面。
媽媽后遺癥:
⊙天性被激發(fā):母愛是女人的天性,這種天性只有在當(dāng)媽之后才會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心會變得更柔軟。
⊙理智對待:看到負(fù)面新聞,應(yīng)吸取其他家長的教訓(xùn),做好自家寶貝的安全防范。
7.疑心病
紳寶媽咪說:當(dāng)媽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愛操心了,孩子一哭便擔(dān)心他是不是病了,要是半天不哭又疑神疑鬼。前兩天奶奶帶寶寶去老家玩,我這心里一直懸著,總擔(dān)心一個不小心寶寶出什么事,晚上睡覺都不安穩(wěn)了。
媽媽后遺癥:
⊙愛子心切:這是媽媽細(xì)心、貼心、愛子心切的表現(xiàn)。
⊙影響孩子性格:與其瞎操心不如放寬心,讓可靠的家人幫你分擔(dān)一部分育兒工作,你也會樂得輕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