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jié)我?guī)畠喝ニl(xiāng)下的舅舅家拜年,女兒很喜歡小動物,剛好她舅舅家養(yǎng)了一條土狗,一下車她就跟狗狗玩去了,我跟女兒說:“這是來拜年哦,你別把新衣服弄的臟兮兮的,沒給你帶換洗的衣服,你做個安靜的小姑娘”。后來,我和她爸也就沒有管她,還住了一晚。
第二天晚上要回家了,女兒跑來說:“媽媽媽媽,舅舅家的狗狗昨天咬了我拇指一口”,我聽到人都炸了,我抓著女兒的手,就嚷:“來的時候怎么跟你說的,來舅舅家做客,你就不能安當點,安靜地坐著。狗狗咬你,你也不跟媽媽講,會得病死掉的”。立馬送女兒去打了狂犬,接下來幾天都沒好好過,不僅自己心里慌慌的,也弄得哥哥一家子的愧疚死,整天打電話問女兒怎么樣,也沒好好過個年。
好在女兒沒事,現(xiàn)在想想還心有余悸。女兒馬上要放假了,又要帶著她去拜年做客。為了防止再遇上這么糟心的事,我打算這幾天把被狗咬的事再給女兒提提,讓她知道這事的嚴重性,也給她好好上上課,讓她出門拜年做客,有點規(guī)矩和禮儀,做個安靜的孩子。
我覺得吧,帶孩子出門做客最怕的就是她會變成熊孩子,大人嘮嘮嗑,她就四處野,吼都吼不住,大過年的打也不是罵也不是,闖了禍了,兩家人都不好受。但,孩子做客要講究的禮儀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孩子在家“當家做主”和帶孩子去別家做客兩種情況。
在家招待客人可能簡單點,畢竟是自己家,拘束少,孩子嘴要甜,主動向客人問好,還有就是幫客人拿拿拖鞋,送送茶水,當然啦你可以鼓勵孩子給客人表演表演節(jié)目。
出門去做客講究就多了,首先你得幫孩子做一些做客前的準備,先給孩子介紹造訪的對象,至少讓孩子知道做客家的長輩們該怎么稱呼,做客對孩子來說,既新鮮又陌生,幫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樹立信心也很重要。
做客另外一個重要的就是講禮貌,從進別人家門開始,教孩子敲門問候,敲門也是一種禮節(jié)。進了門了,對于常見的親人,孩子應該做到一見面就能正確地稱呼對方。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對于不常見的客人,父母則應提前教導孩子如何稱呼將要見面的客人,說不定你家孩子的輩分就很大。
春節(jié)出門做客,在對方家吃飯是不可避免的,搶先入座或是先動食物,都是孩子在飯桌上最容易犯的錯誤。為了避免這種錯誤的出現(xiàn),作為家長,應該在孩子吃飯之前就跟孩子講好:"好東西是大家都喜歡的,所以飯桌上的好東西,不可以光顧自己一個人吃,要學會和別人一起分享。"與此同時,還得告訴孩子的是,吃飯時,只能取自己面前的菜,而且是看準哪塊取哪塊,不能用筷子翻抄菜盤里的菜。
還有一點,也是我女兒老是讓我難做人的一點,她老是跟主人家的孩子搶電視、搶玩具,這真的是很難調(diào)節(jié)的,所以你得提前跟你家孩子“打好招呼”,可不能在外面耍潑耍無賴。最后,有始有終,做客結束了就得讓孩子跟主人說“再見”等告別語,可以邀請主人家的小盆友下次來自己家里玩,謝謝他們的招待。
希望這次給女兒上完課,能安安心心過個年,別再給我捅簍子,也希望她能領悟這些做客的禮儀,畢竟中國講人情和客套,一些必須的孩子還是得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