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占據(jù)了前廳大半空間的半透明操作間,里面的吧臺即白面案臺,從面粉肉餡蛻變成小籠,就在這里完成。吧臺內(nèi)女師傅們看著年紀(jì)不大,揉、揪、搟、包、捏至上籠蒸,全程操作利落干凈。
扎眼的是,掛在這操作間外的牌匾,桐廬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畢浦小籠包制作技藝,官宣的!
畢浦,是桐廬的一個村,早在上世紀(jì)80年代村民們就開始做小籠包。久而久之,畢浦小籠就成了當(dāng)?shù)仡H具人氣的特色美食,現(xiàn)在,在桐廬的街頭遍地都是“畢浦小籠”店。
第一次在杭州見到畢浦小籠店。那么,王繼蓮是誰?“她是我們畢浦小籠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繼蓮又是何人?“她是我阿姨嘛”那為啥用她的名字來命名店名?“因為我們做小籠這一套都是我阿姨教的~”
老板小王不疾不徐穩(wěn)穩(wěn)接道
那這畢浦小籠,有什么不一樣的?首先,是面,畢浦小籠用的是老面發(fā)酵,需得前一天晚上就發(fā)酵下去;其次,是肉餡,不打水也不打豬皮凍,就用當(dāng)天現(xiàn)殺的土豬肉,還只要整塊的肉,前腿上部的豬夾心肉,拿到店里自己絞,100%無添加。
如有蔥花恐懼癥的小伙伴,可以和老板提前說;無蔥版的畢浦小籠也能為你制作,加醬油料酒鹽等家常調(diào)料將肉攪打上筋,再倒上翠綠的蔥花一勺肉餡,兩撮蔥花,數(shù)秒的功夫圓滾滾肉嘟嘟的畢浦小籠就大功告成
用的是每天的鮮肉,味道肯定不會差錦上添花的是這面團軟硬適中,口感正好一籠8個小包子就能吃到滿足肉餡從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如影隨形醋碟打點自制的黃椒醬,有靈魂的美味啊
按個賣的什錦素包,也是這里的特色招牌,個頭比拳頭大
掰開看看這鼓鼓囊囊的餡料里都有啥?缸豆丁、豆干丁、榨菜丁……食材都還保有原先的色澤,吃起來那叫一個水靈豐美
瞥見菜單的上農(nóng)家梅干菜肉餅,梅干菜控控制不住,用自家榨的菜籽油小火現(xiàn)煎,梅干菜也是從同村農(nóng)戶自家做的收來。餅皮黃嘰嘰,看著就香,這梅干菜就更香了,能擠進懂妹吃梅干菜個人史上的前三
自家的豆子磨出濃郁醇厚的豆?jié){,咸甜可選,冰熱任取
這頓早飯吃到嗨撐,但我連菜單的1/3都還沒刷到吶!雙面煎的王繼蓮煎包、媽媽手工水餃,桐廬薄皮小餛飩、酒釀饅頭、辣味鴨頭、豆干、香辣雞爪……真樣樣都想吃過來吶
只用每天新鮮的食材制作,那萬一賣不完咋整?不存在的!那看看角落里這臺冰箱,里面是即將登上順豐冷鏈,送至全國各地的王繼蓮速凍小籠,聽說,這單最遠(yuǎn)的客人在西藏呢
雖然不參與制作,但絲毫不影響忙里忙外的小王。對自己小籠的了如洞悉這頭點完單,那頭又開始給外賣單打包,他還不忘和我說(其實是自言自語)“這個天氣,很考驗發(fā)面的,我們的面團每天都不一樣,是活的”
新鮮的食材、地道的制作,不變的是技藝。但游刃有余的應(yīng)對著每一天的變化,是了,從一枚小小的小籠
到王繼蓮這個店,確然透著鮮活二字,這是煙火氣的至高級別
開店雖然才半年多,顧客從零到有了還不錯的增長。小王已經(jīng)又在盤算了,不止是小籠,接下來他還要把畢浦、桐廬更多的美味小吃帶來杭州。到時候王繼蓮小籠,就該更名為王繼蓮小吃啦
久違的裊裊騰起的煙火氣,難得的還能讓味蕾有驚喜。王繼蓮小籠,真的是那種出看貌不驚人,只要吃過一次就系在心頭的存在,其實它也沒有那么樸素
最后,放個彩蛋:店里墻上掛著的兩幅剪紙作品,那可是全國十大神剪之一的,桐廬籍剪紙藝術(shù)大師胡家芝的作品~
王 繼 蓮 小 籠
地址 | 塘萍路方家花苑外圍商鋪11號
營業(yè)時間丨07:00-20:00
來自:杭州我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