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外出,只能把自己當作游客。而安昌古鎮(zhèn)卻比之前去過的烏鎮(zhèn),南潯,西塘多接了些地氣。那些只要人一多就會失去靈性的古鎮(zhèn),在這里,自己卻能毫無違和的隨著人群行走。
這像似紹興濃縮的一角,進古鎮(zhèn)小橋,進城隍殿前的戲臺。站立的人群,擺放的竹椅,都分不出是當?shù)厝诉是外來的客人,只看到他們坐著或站在在戲臺前,凝神的聽著。
橋邊有炸蘿卜絲的老人,賣糖葫蘆的大叔,棉花糖,臭豆腐還有...叫嚷著爺爺奶奶去看戲,拿著炸串兒趴在戲臺子上看著做戲人甩著水袖。這不是小時候么。
小時候在紹興上過半年的幼兒園,記憶力就只剩下糖伴著泡飯,穿過滴水的弄堂,踏著會響的青石板,小賣鋪里三毛錢的奶油蛋糕,還有回杭后被大人說笑了很久的我的紹興口音。而如今,不會說紹興話了,只愛聽,聽著便覺得親切。到了安昌,人家根本就不把你當游客,小攤主和你用紹興話討價著烏氈帽,30 、25斗了起,斗了起...又走不過多久,陳舊的理發(fā)店,八十幾的白發(fā)老人,給七十幾歲的白發(fā)老人剃著頭發(fā),不緊不慢的拿著毛巾,一抹,一吹,時間像是在他們兩身上放慢了放慢了,過了很久才驚覺自己站立了很久。
或許冷不丁的就穿到了人家院子里,曬著剛洗的衣,家里飄出自家釀的米酒香,大鍋灶臺里冒著臘腸的香味,還有幾桌的老太太圍坐在一起,點著燭臺,念著佛經(jīng)。他們不趕你,不招呼你,也就任由你。
在年輕幾歲,外公常常搖著石灰筑成的船只載著我們,淌過小河,趕往別家。正應(yīng)了那句歌謠,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一會兒,有鄰居朋友,來分喜糖,糖罐的包子,說我家兒子娶媳婦了,然后看到門前的河道上,出現(xiàn)了幾艘喜船,樂器敲的震耳欲聾。
肚子的嘀咕聲把自己從記憶里拉回。在古鎮(zhèn)人家切了點臘腸,點上一碟子的茴香豆,擺上幾方臭豆腐,來一小盅紹興酒,在橋邊,在樹下,享享太陽,和街上的人打個招呼,投下幾粒子的米飯讓散養(yǎng)的雞琢琢。
有些地方美,只美到眼睛,有些美直達人心。人生百態(tài),風(fēng)景百變,走過的看過的,也只在于自己的體味。
就像會員說的,又是一年臘月風(fēng)情節(jié),安昌古鎮(zhèn)風(fēng)景依舊,風(fēng)情依舊,扯白糖的那老頭依然健在,可是劃烏篷船的老頭好像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