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學校秋游的時候會去哪?家長反饋最多的答案是各類博物館。而雙休日的時候,很多杭州的孩子也會通過微信預約,前往博物館參觀。但是杭州有一所學校卻是把博物館約到了學校里!11月20日,“我和‘非遺’有個約會”主題博物館課程節(jié)在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的永寧校區(qū)、永慶校區(qū)、永正實驗學校同時舉行。
“在正式介紹之前,我先給大家唱一首歌吧。”在講臺上興致勃勃講解的是來自杭州手工藝活態(tài)館的章老師,“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章老師說,折扇是我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記載于公元五世紀的中國南北朝時代。今天同學們要做的是在折扇上畫畫,用鉛筆勾勒出線條后,配上顏色,使扇子更有詩情畫意。
寥寥數筆 栩栩如生
據學校吳老師介紹,這次“非遺進校園”活動分為“主體體驗活動”和“群眾性體驗項目”兩類。 “主體體驗活動”是各年級不同的,如一年級的“浙窯-畫盤子”、四年級的“天竺筷”、五年級的“折扇繪畫”、六年級的“古法造紙”……“群眾性體驗項目”則是大家都可以參與的,如:剪紙、臉譜繪畫等。
說話間,校園里傳來了“砰砰砰砰”的節(jié)奏音律,原來,六年級同學剛學習了“古法造紙”的技藝,正用木槌錘擊樹皮,制作紙漿呢!
“造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僅僅是捶打樹皮就至少600-800下,而在這之前樹皮經過反復曬、洗、煮等工序已經經過了45天以上的歷練。”手工藝館屠劍鋒老師說,“我們這次選用的是構樹皮作為原材料,它有橫豎交錯的纖維,制作出來的紙張能保存200年以上!”
原材料構樹
屠老師在講解制作方法
同學們不厭其煩地反復錘擊,每100下,就要取7、8滴水滴在樹皮上,再捶打。經過“造紙”老師檢驗合格后,就可以化入水中,在專用的濾網格內打散,撈出便是一張濕淋淋的“紙”了。
古法造紙
接下來就看個人創(chuàng)意了,同學們將采集的花瓣、草葉,壓得扁扁的,放在“紙”上,形成一幅極具個性與美感的花草畫,最后再壓上一張同樣的“紙膜”,曬干,就成了一張花草紙!一張張花草紙在日光下晾曬,一幅幅各有特色的花草畫映入眼簾,甩著酸酸的胳膊、手腕,大家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我們今天體驗的古法造紙是沿用《天工開物》的描述,制作成一張可保存百年以上的紙張。同時,在制成的紙張上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意鋪設新鮮的花草,形成獨特、個性的花草紙。”李同學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向我們感嘆,“原來做出一張紙這么不容易,我以后一定好好節(jié)約紙張。”
學生在創(chuàng)作
壓上紙膜
愛爸爸無疑了
歡迎回家,放在玄關處非常好
“一直以來,拱小就注重利用身邊的博物館資源,多次與刀剪劍博物館、工藝美術博物館、運河文化博物館進行館校共建活動。拱小的運河研究院更是機遇校園博物館課程育人的綜合性學習陣地,通過主題研究、課堂學習、生活砥礪等多種途徑實現博物館課程育人的目的。”郁明校長熱情地介紹。
在郁校長帶領下,我們還來到了觀摩廳,這里正在講解的是天竺筷。
“天竺筷作為中華名筷之一,乃是杭州的家鄉(xiāng)名產,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天竺筷質地良好,散發(fā)著淡淡竹香,筷身上往往印有妙筆丹青,既美觀又實用,洗滌非常方便,是杭州特產之一。”非遺傳承人王連道說。
王老師在展示天竺筷
據郁明校長介紹,在前段時間學校百十校慶的時候,杭州手工藝活態(tài)館還為學校定制了一批天竺筷,上面的烙畫體現了學校特色。
那么,怎么在這一根根細小的筷子上烙印出圖案和文字?王老師在講解后指導了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
天竺筷烙畫
拱小舉辦這樣的博物館課程節(jié)是為什么呢?
郁明校長介紹說:“今天的活動,是落實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2020]30號《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文件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博物館課程拱小已經堅持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利于‘五育融合’育人。拱小的典型經驗受到了多方的關注,10月下旬,《運河研究院:基于校園博物館育人的“拱小樣式”》已上報國家教育部。”
學校牽手博物館,既讓博物館資源能深入學校之中,讓學生豐富了知識,拓展了視野,提升學生利用博物館的學習效果,又進一步加強館校合作共建的廣度與深度,使學校博物館課程的建設立體、豐滿。
杭州市拱宸橋小學,創(chuàng)建于1910年,為杭城一所百年老校,剛度過建校110周年慶典。2003年5月,學校被杭州市教育局認定為杭州市實驗小學。先后被評為省重點小學,2005年組建教育集團,成為杭城乃至全省的一所新興名校。目前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有永寧校區(qū)、永慶校區(qū)以及今年新招生的永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