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太極十三式的八法五步

二維碼
更新于2013-05-20 09:53:04
10855
閱讀
0
回復
● 太極十三式的八法五步
    太極拳的理論很深奧、功法很完備、結構體系相當嚴謹,核心內(nèi)容是與太極八卦圖相對應的“太極十三式”八法、五步,八卦、五行方位是太極拳的運行框架,攻防方位、運化勁路和技擊構架全體現(xiàn)在太極八卦圖中。“八法”又稱八勁,是指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方法和勁路,含四正(北、南、東、西)、四隅(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個方位,“八法”使拳路和勁路均能照顧到四面八方,不偏于某一方位。“五步”是與五行相對應的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五種步法,前進屬火、后退屬水、左顧屬木、右盼屬金、中定屬土(五行生克之說:①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②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楊譜》有“懷藏八卦,腳踏五行”之論,再加上“頭頂太極、身轉陰陽”,故“頭頂太極、手推八卦、身轉陰陽、腳踩五行”是對太極拳的拳理拳法精辟概括,乃真義所在。
   “八法”、“五步”分述如下:
    一、八法
     1、掤勁:掤的勁源在會陰穴(屬腎經(jīng))。掤為八法之首,有撐開之意,向上向外之力。走架子、推手與技擊,都離不開此勁。掤勁生于氣勁,使周身氣滿而圓活順暢,如同充氣的橡皮輪,能防御(緩沖來力)又能發(fā)勁(化勁后以反彈力攻之),攻防兩相宜,粘行相隨,運、接、蓄、發(fā)都能順遂如意。進可攻、退可防,攻中有防、退中有攻,可借此探聽對方虛實、化勁發(fā)勁。
     2、捋勁:捋的勁源在印堂穴(屬心經(jīng))。捋有拉回之意,向旁的橫力,為掤勁反方向之勁。捋時一手沾腕部,一手粘肘、演示提手上勢臂,振向己之兩側偏后處。捋時可用掌緣近腕處,亦可用手掌振,視需要而定。
     3、擠勁:擠的勁源在夾脊穴(屬肝經(jīng))。擠為向前推擲之力,是助掤乘勢前進之勁(聯(lián)合搠勁)。使雙手之勁,交叉聚焦于一點,則掤的度數(shù)自然增加。擠勁,是以小臂肱部擠擊對方之身體,不可過高過低,此勁生于對方捋己之后,有順勢之能。
     4、按勁:按的勁源在膻中穴(屬肺經(jīng))。按為向前推擊或上掀之力,按勁甚為巧妙、多變(按也有按兵不動、聽勁之意)。按勁為下掤勁,有沉的功用。在沉勁之內(nèi),含有牽動之勢,可使對方足根浮起。按勁變化多,按而向前進,為掤勁;按向左右,為捋勁;按而合之,為擠勁:因按得勢,則成為放勁。
    【小結】上述掤、捋、擠、按,為“八法”中之四正手,相生相克、相互為用(遇按則捋,遇捋則擠,遇擠則掤,遇掤則按,是以按擠相承,掤捋相循),變化甚妙(妙在微微轉動中,勁路已變)。概括之:掤、捋近于走,擠、按近于粘。分論之:掤為運勁、捋為蓄勁、擠為接勁、按為發(fā)勁。在圈內(nèi),如能嫻熟掌握此四手,且能身形和順,舒展自如,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周身均能沾粘連隨,聽勁懂勁,毫無拙力,則無須采用四隅勁法,就能得機得勢,足以應敵。
     5、采勁:采的勁源在性宮、肺俞兩穴(屬大腸經(jīng))。采為反方向的擠勁,即以手抓住對方手腕或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采法是由上向后下斜采之,采的效用與捋近似,順對方重心向前之勢使其前傾。
     6、挒勁:挒的勁源在丹田穴(屬脾經(jīng))。挒為以手向左右上下?lián)蹰_之力,有擋開和轉移之意。挒勁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是指兩手轉移對方的動向,向斜前方或后側方,用捋與合的慣性原理,使勁由順變橫,形成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旋轉力,使己順人背以擊發(fā)人的方法,有反關節(jié)之意。
     7、肘勁:肘的勁源在肩井穴(屬胃經(jīng))。肘為小臂內(nèi)屈用肘尖或肘部向外擊發(fā)的勁,近身使用。肘為擊人之二道防線。肘較手為短而猛,在與對方距離過近,用手不得勢時,則用肘為宜,可直攻人之要害處,非常有效。
     8、靠勁:靠的勁源在玉枕穴(屬膽經(jīng))。靠為肩、背、臂、胯等部位向對方所發(fā)出的勁,近身使用,常以肩為主。靠多用于貼身時,其勢比肘猛。如善用靠,身矮力小的也可擊倒身高力大的。靠為擊人之第三道防線,多用于己肘被閉而不能發(fā)勁時。
    【小結】上述采、挒、肘、靠,為“八法”中之四隅手,四隅勁法實際上是四正勁法之應用(采以捋、按為主,挒以掤、擠為主,肘以掤、按為主,靠以捋、擠為主),故有四正為主,四偶為輔之論。出圈外就需要運用四隅手加以輔助,使出圈外之身手復歸于正。
    總之,四正手常顯露、四隅手時隱藏,能用正手、就別用隅手,可少用隅手、但要善用隅手。如能將隅手隱而不顯,遇有空隙破綻,出奇顯現(xiàn),轉化自如,方為上乘。
    二、五步
     1、前進:進的勁源在會陰穴(屬腎經(jīng))。為粘勁,主前進,帶有主動性,粘住對方,引勁化勁,借力發(fā)力。
     2、后退:退的勁源在印堂穴(屬心經(jīng))。退為連勁,即連貫也,不停不止,無聲無息,身退勁連,連綿不斷。
     3、左顧:顧的勁源在夾脊穴(屬肝經(jīng))。為沾勁,沾上貼住,人進我退,人退我進,人浮我隨,人沉我松,退不丟,進不頂。
     4、右盼:盼的勁源在膻中穴(屬肺經(jīng))。為隨勁,隨即順從,跟隨之意,緩急相隨,不即不離,進退相依,不先不后,舍己從人。
     5、中定:中的勁源在丹田穴(屬脾經(jīng))。為粘、連、沾、隨不丟不頂之勁及其合勁:粘連、沾隨、沾粘、連隨等。
    【小結】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是五種步法、五個方向,不是五種步型(或步式)。五步“進、退、顧、盼、定”各自均含有好幾種步型,是一個整體,在運行、運用上具有多種步型交錯,不是單一的。所以凡是前進、后退之步,定藏有顧、盼之勢,而左顧、右盼之步,也定含有進、退之能。
    中定即穩(wěn)如泰山,又可隨時變換成進、退、 顧、盼之法。故太極拳的“五步”以中定為主,中定是太極拳運作和技擊步法的核心和根本,左顧、右盼合粘、連,前進、后退合沾、隨,以輕靈為體,沉著為用。
    總之、步為全身之根,邁步的關鍵在于腰、腿、胯,屈伸在于膝。腰腿之間是胯,胯不順、步就不正。因此步法能否正確、順暢,會影響到全身動作的圓活、暢達。一切動作的運化,均以手為先,手之根在身,身之源在步,進、退、左、右、中的五種變化是由于步移、步轉。步能隨身順逆圓活地轉動,達到輕靈變化之妙。
    【結語】八法是有固定招式的實勁,五步是沒有固定招式的虛勁,因此各大流派的太極拳都是由八法五步演化而來的,風格大同小異(拳理、拳法相同,套路、招式不同)。太極拳的特點獨樹一幟、引化運化巧妙、勁力轉化自如、變化無窮無盡,前后、左右、上下、進退都可攻防。習練時要牢記“太極十三勢”八法、五步的要訣:“要撐、要輕、要橫、要攻、要實、要驚、要沖、要崩,身進退、眼顧盼、中正”。
 
=========================== 陰陰陽陽陰陽旋換八卦掌 ---- 虛虛實實虛實分明太極拳 ===========================
【注】
   ①.通常地圖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太極八卦圖與站立面向、俯視、仰視有關(面朝南而立,腳踏太極八卦圖, 俯視: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如頭頂太極八卦圖,仰視:則與地圖方位相同)。
   ②.太極拳的步法千變?nèi)f化,不可能用五行的生克關系來概括,對太極八卦、陰陽五行有所了解就可以了。五行步法又稱走生門(走生門,則順暢、快捷),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以自身為中心,站立之處屬土,由此向右行,右屬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屬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屬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進屬火,此即木生火)。

★ 太極十三式的八法五步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