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溫可以很快地導致人劇烈顫抖,運動失調,口齒不清,麻木(早期),然后(中期)基本不能有效使用手腳,顫抖停止,迷忙,淡漠,沒有絕望感,開始不再感覺寒冷,后期,肢體僵硬,心臟功能衰弱,瞳孔放大,不再想也不可能自救,甚至很放松.(黑色幽默:凍死了至少不痛苦),到晚期人喪失意識,因為心臟或呼吸衰竭死亡。
一個常見的無知的看法是"XX溫度并不太冷,不應該有危險".可以這么說,條件合適的話三十度以下的溫度都能導致失溫。那為什么從來沒聽說有人在二十幾度下被“凍死”的呢?那是因為失溫的進程快慢決定于1)皮膚與環(huán)境溫差2)身體向環(huán)境散熱(失熱)速度。
如果皮膚暴露在空氣里,它表面會產生一層很薄的溫暖空氣層。在這個空氣層和人皮膚溫度很接近,所以人不會失溫。人在風里覺得冷,部分原因就是這層空氣被冷快速空氣替換
。聿糠衷蚴撬菡舭l(fā)加快。這在下面說),這時環(huán)境溫度就是氣溫,但因為空氣散熱不太快,所以普通情況下吹風不會導致很快失溫。如果把人泡在流動的水里,要是水的溫度不太低,那身體熱量消耗不太快,所以靠人本身的產熱能抵擋很長時間。但要是長時間泡著,打顫(身體發(fā)現(xiàn)失溫,通過肌肉活動產熱以抵抗)是不可避免的。再之后如果人不出水的話失溫會一直發(fā)展下去。要是水的溫度低,那失溫會很快來臨,很多溺水的人災難性原因是失溫,然后才溺水的。
流動空氣比靜止空氣傳熱快,這知道的人不少。但你看冬天滿街都是(尤其是南方長大的)領袖口不嚴、漏風,穿得挺多但還是冷得發(fā)抖的人。在野外,一件簡單的封口的尼龍衫(用不著GORETEX)在有風時的保暖能力會讓你驚訝。其實面料本身不太隔熱,但它會讓你身體附近的熱空氣層不遭破壞。這是它的效果所在。就是在幾乎沒風時這種尼龍衫也有相當?shù)谋E芰,所以超輕攀登者用它來代替抓絨衣。但要注意,熱量還是會從很薄的面料散失,所以這種衣服不能在低溫下代替厚的隔熱層。有經驗的人夏天用。
干空氣的導熱性能低,但如果你身上是濕的,水蒸發(fā)是會帶走大量熱量,所以冷的時候要避免穿濕衣服。現(xiàn)在大家常說的排汗內衣原理就是把身體表面的水份(用其他物理過程)快速除去。當年沒有這種材料時,如果沒有干衣服,防止失溫的一個辦法是脫下內衣赤身等著衣服涼干。
一個簡短有效的防止失溫的說法是:冷、風、濕只允許接受兩者。意思是說,只有寒冷和風時,普通的擋風隔熱的衣服就能解決;只有風和濕衣服但溫度不冷(指氣溫接近體溫)時不會有問題;只有濕衣服和寒冷時,找沒風的地方脫下衣服就會大大減緩失溫速度。注意,在攝氏二十度就可以考慮成上面說的“冷”了。二十度下你要是不控制失熱就終歸會很受罪,但失溫過程一般能讓你等到天亮或找到救援。到了十度,不控制的失熱(比如你沒雨衣也沒地方躲,被冷雨澆了一夜)會讓人失去大部分活動和判斷能力,進如早期失溫狀態(tài),這時你要開始有意識地懷疑自己的判斷力,技術性的活動要避免(有些貌似技術性的事故可能基本原因是衣服沒帶夠。。到了零上幾度,不控制的失熱就很快有很大生命危險了,人會很快失去自救能力。所以就是在零上溫度也會“凍死人”,決定因素是失溫人失熱多快和失熱過程多長。
失溫是戶外安全知識里最基本的安全知識之一。它的隱患在于人們平時根據日常生活喪失熱量很常見,讓人們很輕視它。但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進入到無法控制的喪失熱量階段,所以人們對失溫一般并不清楚。
別真以為凍死了至少不痛苦,全身性的顫抖就是肌肉痙攣后也止不住,那不會舒服,知到自己要不行時的絕望也并不容易在精神上泰然處之!別忘了到沒人的地方,除非溫度每天都會接近三十度,永遠在身邊多帶件衣服。就是個大的塑料袋也在防風防雨方面也能用一陣。很多條件下其他的什么冰裂縫,高山病,雪崩,滑墜并不比簡單的“冷”更危險。失溫在原理上和解決技術上已經沒有疑點,不象高山反應什么的。失溫而死都是因為準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