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乘車準(zhǔn)時從金華出發(fā),金華雙龍洞在市北8公里處,盤山公路雙車道,路旁是深谷,還真替司機捏了一把汗,由于是12月,不能觀賞到葉圣陶先生在文中描寫的漫山遍野艷似火的映山紅,倒是蔥郁的灌木和叢生的竹增添了不少生機。溪水清,清得發(fā)亮,像一條透明的帶子,蜿蜒流淌,漱玉有聲。
山,突兀森嚴(yán),穹形氣勢逼人,洞口軒朗,兩側(cè)分懸的鐘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這也許是“雙龍洞”的來由了。外洞據(jù)說有1200㎡,可容千人,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后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趣味盎然,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nèi)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
內(nèi)洞,必須臥船入內(nèi),四人平躺在一船上,連膝蓋、臀部,腳跟須緊貼船板,工作人員將手中的拉鉤一松,船由纜繩牽引徐徐進入洞內(nèi),只見得眼前突然一黑,洞壁的亂石貼面而來,猙獰可人,稍一抬頭就會頭破血流,面目全非,大約行進二,三丈就抵岸,一下變得開闊了。石鐘乳,石筍在紅綠燈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斕,栩栩如生。葉圣陶先生來訪是1957年上半年,沒有通電燈,只是依靠工人手中的汽油等,依稀辨認(rèn),且與“冰壺洞”并不相連,需要參觀還須坐船出來,繞山而行,諸多不便。現(xiàn)在洞內(nèi)經(jīng)過重新修整,安裝上五顏六色的燈光,并有年輕貌美的導(dǎo)游現(xiàn)場陪同。
洞內(nèi)的空氣濕潤,溫暖,17攝氏度左右,人走在里面不感覺干燥,也不濕冷。只見一條明亮的溪水,時暗時明,蜿蜒流轉(zhuǎn),在燈光的照耀下嫵媚動人。導(dǎo)游小姐邊走邊介紹,用一手電照著一形似“石羊”物,講授著動人的神話故事,當(dāng)然還有“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其實,導(dǎo)游也只是調(diào)動游客的情緒,石筍,石鐘乳形狀各異,只要你的大腦有足夠想象力,看什么就是什么。在燈光的映襯,五顏六色,夢幻般的世界。
石鐘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zhì)聚集而成的。巖洞中的石灰質(zhì)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質(zhì)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曰石鐘乳,也稱鐘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shù)乃温湓诘厣,石灰質(zhì)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曰石筍。石筍常與石鐘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鐘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鐘乳,石筍形狀各異,后人依照它的形狀命名,編造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有了導(dǎo)游詞,說求財,好運,年輕等假而動聽的話語,圖個開心。
一路上走得很快,貪圖前面的美景,拾階而上,習(xí)習(xí)涼風(fēng),只見一簾白亮的瀑布從十丈崖壁傾泄而下,飛珠濺玉,轟隆有聲。眼鏡,相機鏡頭上霎時間模糊生花,衣服也潤澤帖服,這就是所謂的“冰壺洞”。扶欄而上,窄處兩人僅能側(cè)身,依稀見黒幽巖壁滲出細(xì)流,有女士著高跟鞋拉著男友的手搖曳生姿,大呼小叫,很難想象當(dāng)年葉圣陶先生扶木欄,跟隨汽油燈前行的情景。有勇猛之士跳入瀑布旁做“OK”狀,造型扮酷,幾分鐘只覺寒氣入骨,衣服盡濕。經(jīng)一陡峭的石梯,蜿蜒而上,突然一絲光亮從頭頂投射下來,頓時歡呼四起,加快腳步,氣喘吁吁地沖出黑暗,躍入亮堂的地面,陽光,翠竹,楓林都在盡情舒展,散發(fā)激情與活力。
旅游行程匆促,一半在車上一半在趕路,痛并快樂,以此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