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對滿滿一冰箱的人民幣,他說出了這樣的話:
雖然趙德漢已經(jīng)當(dāng)了處長,但仍然是“窮怕了”,從表面上看,是小時候家境貧寒缺乏安全感的后遺癥,但其根本原因是:兒童時代,金錢觀沒有受到家長良好的教育與指引。
與孩子“談錢”,的確是每一位父母無法避免的教育話題。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跟孩子哭窮,而是努力拼搏著。
哭并沒有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自己窮,是自己需要努力改變的,不能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
聰明人應(yīng)該腦里有錢,而不是心里有錢,而教孩子認識錢,意義遠在錢之外?纯聪旅鎯蓚人的故事,或許從他們從成長軌跡,你也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A君和B君的故事
A君和B君是來自四線小城鎮(zhèn)的兩個孩子。兩家離得很近,生活條件都屬于不好也不壞的那一種,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A君的父親為人家開車運輸貨物,母親不工作,在家里帶孩子。B君的父母都在一個小工廠里勞作,工作時間很長。
A君:
A君父親每個月把工資收入交給他的母親,母親是個愛打扮的人,最大的樂趣是給家里人做好豐盛的早飯,把家里打理得緊緊有條,然后出去和鄰居街坊聊天。家里除了日常的開銷,其他都存在銀行,當(dāng)然A母親還喜歡購置黃金。
A母親也是個對時尚商品很感興趣的人,知道哪里有性價比高的衣服,常常帶著A君出去逛街,也會細心地告訴孩子怎么比價怎么砍價。
A君也是個很有生活樂趣的人,常常喜歡和母親一樣在廚房里面倒騰出美味的早飯。同時她在常年累月的積累中對商品知識了如指掌,身上常穿著款式新穎的衣服,也是同學(xué)們非常喜歡聊天的對象。
B君:
B君父母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影子,B君每天的早飯就是街對面的包子,她一年很少能夠吃到母親做的一頓飯。
B母親是個性格非常要強的人,常和B父親吵架,指責(zé)丈夫的種種不是。丈夫心思郁悶,工作更不思進取。家里的錢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沒有影子。B母親說父親都花掉了,B父親說就這么點錢,能花到哪里去。
家里經(jīng)濟不好,B母親覺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她非常重視孩子的學(xué)業(yè),僅要求孩子專心讀書,不需要孩子洗碗掃地做家務(wù),不需要孩子應(yīng)付親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里的錢財事務(wù)。
B君從小聽著父母相互的指責(zé)長大,也從中了解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所以自覺對開銷降低要求。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對女性商品一無所知,每天宅在家里看書,當(dāng)然也對外面的新鮮事情不甚了解。所以雖然她成績不錯,但不擅交際,人緣一般。
若干年后,他們長大了...
A君家存了點錢,在A母親的建議下,在市中心購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過去,幾年后房價漲了好幾倍,家里條件越來越好。
A君從小和母親關(guān)系特別親密,長大后在母親的介紹下嫁給了一個市中心的青年,和父親很像,每月生活費上交,兩人的性格都非常溫和,甚至都不會大聲說話。親戚家都住锝很近,有事情都可以相互幫幫忙。
B君家和過去一樣,依舊是那一套老房子,家里沒有任何儲蓄。
B君和母親一樣都是性格要強的人,但是從小和父母關(guān)系一般,甚至很疏遠。她雖然考入一個不錯的學(xué)校,但是畢業(yè)后不接受父母的建議,自己選擇了一個其他城市的青年結(jié)婚,但婚后卻和父母一樣常常陷入爭吵。
“貧窮觀”猛于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里,可以看到貧窮和富裕發(fā)展的兩條不同的軌跡,而劃出這條軌跡的,卻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維方式。發(fā)家致富各憑本事,但是貧窮卻有著一些特定的跡象可循。
1.貧窮的消費觀
有貧窮觀的父母本身就是對商品經(jīng)濟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親,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貪圖便宜和方便,就近選擇商品。
偶爾帶孩子去逛一次大商場,兒時的A君和B君如果對父母說:“我想要買這個,我想要買那個。”
他們的父母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媽媽研究一下你想要什么。哦,這個商品是哪里出產(chǎn)的?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玩法?...(和導(dǎo)購員寒暄一番)寶貝,媽媽覺得這個不太適合你,它有點復(fù)雜,等你再長大一點才可以玩。我們?nèi)ジ舯谠倏纯,找一個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別買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可能惱羞成怒,甚至對孩子大吼大叫。)
這件事情背后折射的影響是什么呢?
對于A君,知道了要對商品進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逐漸了解商品的價值來自哪里,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錢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對于B君,總是有種“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導(dǎo)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氣”,甚至在很長時間里令他對高精尖或高大上的東西產(chǎn)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貧窮的生活方式
越有錢的人,越是精打細算,會估量每一分開銷的價值,并且把錢花在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而沒有錢的人,要么變成“守財奴”,要么就是窮大方。
邏輯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邏輯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jié)省。所以他們只能擁有廉價的商品,不懂辨別商品的真正價值。而那些廉價的商品質(zhì)量不高,導(dǎo)致他們的購買頻率提高,又陷入一個“買廉價商品,短期損壞,繼續(xù)買廉價商品”的死循環(huán)。
如果去B君的家里,總會發(fā)現(xiàn)某個角落堆滿了玲瑯滿目的雜品,因為他們購買的東西非常容易損壞,而壞掉了又舍不得丟掉,總想著哪一天還能用,或者可以送給別人,可是常常別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
最深受影響的就在于,居住在這樣環(huán)境里的孩子,以及每天受著貧窮價值熏陶的他們的下一代們。
3.貧窮的待人處事
在B君的故事里,可以發(fā)現(xiàn)她的母親屬于女強人的類型,性格好強,事事包辦,然后又對丈夫諸多指責(zé),而A君的母親雖然不工作在家里休息,卻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賴,懂得享受生活,也為家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把時間花在家人的相處上,給家人做一頓早飯,帶孩子出去玩耍,和親戚朋友聊天,為別人準備一份禮物...
宿命論者覺得自己的命不好,別人擁有很多機會。但機會其實是公平的,機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每一次交流,每一個感恩,都存在著機會。捫心自問,自己對此視而不見,則能責(zé)怪命運?
該如何跟孩子談錢?
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是否富足或貧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質(zhì)是否缺乏而導(dǎo)致,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即使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過分地跟孩子強調(diào)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者大人處處對金錢執(zhí)著,甚至將金錢的維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么孩子的內(nèi)心也是不能富足起來的。
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
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yù)算,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預(yù)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復(fù)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
不要告訴孩子,家里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xué),才能賺錢養(yǎng)家。
詢問孩子,你喜歡什么,為什么。
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么。
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告訴孩子,要勞逸結(jié)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持長久的學(xué)習(xí)。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guī)定好零花錢的應(yīng)用范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么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引導(dǎo)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yīng)該教他們?nèi)绾?ldquo;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zhì)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yīng)體現(xiàn)在幫助他人上。
我們要給予孩子愛的承諾,保證孩子內(nèi)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