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個別事例當成普遍事實,是很多人包括我的通病。
周杰倫從4歲開始學琴、被要求每天練2個小時、甚至因為坐不住,媽媽還會拿著藤條在一邊督促,若干年后,他憑借著專輯《Jay》一舉成名,成為亞洲歌壇巨星。吳京6歲被爸爸逼進什剎海體校學武術,8歲開始拿冠軍,如今憑借著《戰(zhàn)狼》系列和《流浪地球》兩部現象級電影橫空出世,在中國電影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樣的故事我們父母是最喜歡的,甚至可以說令人通體舒暢,因為無論是杰倫媽媽逼孩子學鋼琴,或者是京爸爸逼孩子去學武術,都像極了我們煞費苦心地逼孩子上補習班、學跳舞、練鋼琴或者其他“有用“的才藝,而他們最后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即便當時鬧得人仰馬翻,但皇天不負有心人,孩子長大了果真很有出息。而當時痛苦的孩子,也在多年后體會到了父母的苦心,感恩地說:現在真的很感謝她……
我們需要這樣的故事。
看似強大,但長年累月的疲于工作、疲于競爭、疲于逼孩子學這學那、疲于應對孩子的反抗和爭吵……成年人的內心早就像被羊群啃禿嚕皮的草地,一步步退化成寸草不生的荒漠。
所以,我們甚至比孩子更需要外界的肯定,哪怕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你做的是對的,我們就能繼續(xù)走下去。
我明白這種體驗: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逼他們做不愿意的事,某些家長的這種做法成功了,的確證明了這條路有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你學習這種做法,也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拿個別案例來得到一個道理,然后說這個道理是全世界任何地點都通用的,篤信不疑,這就很荒謬了。
更普遍的情況是,當我們牢牢把孩子抓在手心里,全盤規(guī)劃他的人生、干涉他每個決定的時候,孩子向外探索的觸角就被切斷了,他無助地站在原地,迷茫而憤怒。
人天生就有追求自由和獨立的特性,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如果我們一意孤行地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塑造孩子,卻不顧孩子的客觀天賦和真實意愿,那么無論我們安排得多么完美,當孩子們回顧過去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生命產生一種絕望——他們好像不是為自己而活。
輔導君的一位程老師說,她的學生中有很多都是家里學習管很緊的,除了學習基本什么都不讓孩子做。結果到了初高中,他們當中有人暴露出了明顯的厭學情緒、有人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也有人迷上了打游戲……
雖然表現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父母的壓制。就像那個沉迷游戲的孩子說的:我只想做點自己的事,只有在游戲里我才能喘口氣……
熱文《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么?》中提到一個觀點,它認為:教育這件事,從來沒有就沒有順其自然;也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
所以它提倡,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地決定,有時甚至要逼他們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有一定道理,我承認,年齡太小、閱歷太少、心智不成熟加上性格沒有成型,孩子們做事多憑自己喜歡,所以很多事情一時喜歡了,馬上又厭煩了也是常有的事。今天喜歡畫畫,明天又想彈鋼琴,后天改主意了,想學輪滑了……
他們的腦瓜子里裝著千奇百怪的東西,一天一個稀奇古怪的主意,如果懂事的大人沒有及時干預,任他隨心所欲,那么孩子恐怕永遠都學不會“堅持“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沒有堅持,那又談何未來?
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年齡小、閱歷少、心智不成熟,就堂而皇之地全盤接管孩子的人生,因為從他們在人間降生開始,孩子們和所有其他人一樣,都是這個世界里獨立又同等重要的個體。
更重要的是,父母對于孩子都有一種期待,這種期待是父母從自己的愿望出發(fā)的,因此父母看似全心全意為孩子打算,無私地付出,但其本質卻是把孩子當成小時候的自己,我們按照自己的意圖培養(yǎng)孩子,其實是在彌補我們小時候的缺憾。
30歲的張媽媽說,今年她想給5歲的女兒報一個舞蹈班,因為她“太淘氣了、一點女孩子的樣子都沒有”,內在的原因其實是她遺憾自己小時候沒機會學,所以把這種內在的愿望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渴望通過培養(yǎng)孩子來彌補自己的缺憾。
可是,孩子的感受又被擺在哪里呢?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從孩子降生到這個世界的那刻起,他們就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父母的強迫,很容易把孩子帶到一條完全不屬于他的路上,白白浪費一身天賦。
什么是教育?
盧梭提出過一個觀點: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知識和技能灌輸進一個容器。
2004年,周杰倫的專輯《七里香》亞洲銷量突破300萬張,并拿下當年全亞洲專輯銷量冠軍,這個冠軍他一拿就是七年,2005年周杰倫上榜世界十大鬼才音樂人……能達到這個成就的音樂人,在整個中國音樂史上都屈指可數。所以,杰倫媽媽從小逼他學鋼琴沒錯,逼他堅持下去也沒錯,正是媽媽的一意孤行才為杰倫奠定了堅實的音樂基礎,但在人人都能達到的音樂基礎和萬中無一的歌壇天王之間,還隔著周杰倫自己的天賦、機遇和汗水。
杰倫媽媽的“狠勁兒”用對了地方,兒子的音樂天賦得到了健康生長,樂壇才誕生了一個幾十年一遇的周杰倫。
最后,借用《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么?》的一句話做總結: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經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參考資料:小學數學《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么?》、武志紅《家為什么會傷人》、木夕木ZM《現在聽周杰倫過時了嗎?大數據來告訴你杰倫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火?》
文字 | 輔導君
圖片 |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