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辱罵、群毆……當下校園欺凌事件越來越頻發(fā),已經(jīng)從單純的校園事故轉(zhuǎn)化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問題。近日,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課題組發(fā)布了一則調(diào)查報告,課題組對山東、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四川等六省的抽樣調(diào)查顯示,
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率為32.4%,而遭受欺凌后選擇“藏在心里”的學生經(jīng)常遭受欺凌的概率為45.2%。
《少年的你》劇照
接近三分之一的校園欺凌發(fā)生率,也就是說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可能遭遇校園欺凌。如果說未成年學生不懂事,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偶爾欺負同學還可以理解并矯正,但老師為什么不管?家長為什么不替自家孩子討個公道?令人詫異。
課題組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許多被欺凌的孩子根本沒有把受欺凌事告訴老師和父母,而這樣做的后果是,接近一半的受欺凌學生經(jīng)常遭受欺凌。“見你一次打你一次”,這句周星馳電影里的玩笑話,看來還真道出了一些“校園小霸王”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蠻橫囂張。
毫無疑問,校園欺凌是一種社會不公,而如何應對社會不公,本身也是孩子們走向社會的一堂必修課。要讓學生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明白,對不法侵害絕不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否則侵害者只會變本加厲。而對欺凌者的及時制止,并給予一定懲戒,同樣是教育其識別自身行為的危害與社會規(guī)則的剛性,防止其最終陷入無可挽回的犯罪深淵中去!
被欺凌的孩子為何沉默?
這一方面是由于欺凌者的霸道和被欺凌者的軟弱,欺凌者往往威脅被欺凌者不準告訴家長和老師;另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的監(jiān)護和教育缺位,導致越是沉默寡言的孩子,就越容易遭受欺凌,這就是課題報告所提到的校園欺凌中常見的“欺凌陷阱”。
《少年的你》劇照
家長是未成年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孩子被欺負了首先應當替孩子要個說法,但現(xiàn)實是,許多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這些孩子往往性格內(nèi)向自閉,不善與人溝通,這種情況在留守兒童群體中尤為普遍。父母不在身邊,老人年邁體弱,孩子在學校里就成了天然的弱勢群體,也是欺凌者欺負的主要對象。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但由于缺乏教育懲戒權,他們或而出于維護班級團結和學校聲譽的考慮,或而顧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空白,許多情況下都采取“和稀泥”的手段息事寧人。這樣欺凌者就會更加有恃無恐,而被欺凌者也就更加沉默不語。
防范和治理校園欺凌,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都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而讓被欺凌的學生敢于向欺凌者說不,并且讓這種“勇敢說不”有切實制止欺凌的直接效果,則是最關鍵的著力點。前些年,有一個廣為關注的校園欺凌案件,三名留學生在美國暴力圍毆一名同學,受害人被扒光衣服、用煙頭燙傷身體,用打火機點燃頭發(fā),整個折磨過程長達5個小時。受害人事后果斷報警,最終美國檢方判處兩名主犯終身監(jiān)禁,保釋金超3600萬人民幣。這種“天價判罰”就帶有一種鼓勵反抗校園欺凌的普法宣傳性質(zhì)!
從越來越頻發(fā)的案件中,可看出校園欺凌正呈現(xiàn)低齡化、網(wǎng)絡化的趨勢。在預防和治理工作中,如何調(diào)動教師、學校、家長、社會形成治理合力,對欺凌行為認定和處罰怎樣安排,特別是對未成年學生如何懲戒,都需要加快補齊相關的法律短板。只有將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納入法治軌道,才能讓每個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