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各位聽眾,晚上好。
前幾天,有近千名聊友表示想聊一聊“家長群”這件事,可見引發(fā)了不少共鳴和討論。這位江蘇家長在自己發(fā)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他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僅在微博上,由此引發(fā)的話題“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閱讀量就達7億,討論量7.7萬。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家長群的槽點。
為啥這位家長要怒退家長群,表面上看,起因是不滿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實質上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責任邊界出現(xiàn)了問題。在熱議中,我們看到,部分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交給學校和老師,可以當甩手掌柜。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yè),部分家長成為一支“編外教師”隊伍。理解的偏差,行為的偏差,都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導致家校合作表面化、膚淺化。 當這種表面化、膚淺化的傾向浸入家長群,就讓原本方便家校溝通的橋梁,變成了折射家校共育異化的萬花筒。有的家長群成了老師發(fā)號施令的“一言堂”,有的成了老師疲于應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長曬娃炫富的“攀比群”,還有的成了家長夸贊老師的“馬屁群”……對于部分家長和老師來說,“家長群”反而成了日常“壓力群”。 一方面,一些家長本身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卻又不得不長時段盯著“家長群”,哪怕深夜也不能錯過,生怕漏看了信息、漏跟了回復,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
正如一位家長“吐槽”:“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手機上還得看看老師又發(fā)了什么通知,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成不關心小孩,挺委屈的。”另一方面,班級學生多,水平情況各有不同,老師的時間精力有限,頻繁回應家長詢問和要求,就像每天有開不完的“家長會”,耽誤了工作時間,侵擾了日常生活,班主任“心好累”。
可以說,家長群變味兒,蓋因家校共育的關系沒有理順、家長與老師的角色沒有擺正。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必然相遇,這種相遇應是一場尊重與信任的邂逅。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很好地培厚孩子成長的土壤、完成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使命。
家校共育,關鍵在“共”。
學校和家庭共同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其中,老師固然應當盡職盡責,但家長也不應忘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不應當由家庭代勞,同樣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腦兒推給學校和老師。相互尊重、相互包容,那些觀照孩子情感的交流、關于教育目的的探討、關乎成長經歷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橋梁。只有家校合作協(xié)同育人,才能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家校共育,宗旨在“育”。
說到底,家校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學校盡可能調動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獲得家長對學校管理和發(fā)展的認同;也需要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使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在此基礎上,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厘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 “水本無華,相蕩乃興瀲滟”。家長與老師有機結合,才能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優(yōu)勢,為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各方不缺位、不錯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破除制約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點,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取得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新突破。 這正是:家長群里槽點多,千言萬語難訴說。家校共育求合作,健康成長有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