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生了寶寶的你身體虛弱,還要奶孩子,往往胃口大開,家人也變著花樣地做出美味給你補養(yǎng)。補要補得科學,否則營養(yǎng)白白流失,對你不利,對寶寶也不好。
剛生產(chǎn)完的三天內(nèi)身體極虛弱,通常既口渴,胃口也不佳。這是因為在生產(chǎn)的過程當中血液和水分大量流失,因此最好吃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的食物。古代醫(yī)家的建議是 吃小魚粥,既富營養(yǎng)也好下口,為了通便可以另加一盤清爽可口的炒青菜;二、三天后,胃口漸增,才開始吃豬肝、豬腰、雞等食物。
坐月子的飲食要依據(jù)產(chǎn)婦的身體健康狀況調(diào)整,例如胃口差時不要吃得太油膩,早晚喝熱牛奶,每天吃一個蛋,然后慢慢再酌加豬肝、豬腰子、雞、魚、蝦、羊肉、牛肉等,蔬菜與肉類平均分配,均衡補充鐵質(zhì)、鈣質(zhì)、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素和纖維質(zhì),除了恢復體力亦有助于乳汁的分泌。
食物依產(chǎn)婦個人的喜好及食量來烹調(diào),以免煮一大鍋吃很多天,一熱再熱,不新鮮且影響食欲,還可能造成腹瀉。為了身材能漸漸恢復苗條,補湯煮好后,湯上面的浮油最好去除。
最補血的食物是豬肝,因此多半在產(chǎn)后頭一周吃,不敢吃豬肝者,就以豬腰子、鱸魚或雞肉、小排骨等來代替。
產(chǎn)婦飲食的重要原則是:少鹽、少油、多姜。選擇柔軟、易消化、不刺激、屬性溫的食物。建議蔬菜:紅蘿卜、高麗菜、菠菜、萵苣、空心菜、紅莧菜、花椰菜等,以姜或蒜同炒。建議水果:蘋果、葡萄、荔枝、龍眼、草莓、櫻桃、柳橙等,不冰、少量為佳。
產(chǎn)后實用藥方:
產(chǎn)后的食物如果加上藥補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藥補中有補血、補氣、補脾胃的,也有安神、補肝腎、補筋骨的方子,可依以下簡單的原則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藥補。
(1)加味四物湯(補血):當歸三錢、熟地二錢、酒白芍二錢、川芎一錢半、紅棗四粒、炒杜仲四錢、枸杞二錢、黨參二錢。
(2)加味八珍湯(補血補脾胃):當歸三錢、熟地二錢、酒白芍二錢、川芎一錢半、紅棗四粒、炒杜仲四錢、枸杞二錢、黨參三錢、炒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半、益母草三錢。
(3)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再加黃耆三錢、肉桂五分。
(4)改善腰酸背痛:八珍湯加續(xù)斷三錢、肉蓯蓉三錢、炒杜仲四錢。
(5)收干點滴不盡的惡露:四物湯加阿膠珠三錢、益母草五錢。
(6)治便秘:四物湯加瓜蔞仁二~三錢;仍不通便者,四物湯改加酒炒大黃一分~五分。
體質(zhì)不同,補法也不一樣。
*寒性體質(zhì):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尿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這種體質(zhì)的產(chǎn)婦腸胃虛寒、手腳冰冷、氣血的循環(huán)不良,應吃較為溫補的食物,如麻油雞、燒酒雞、四物湯、四物雞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以免腹瀉。食用溫補的食物或藥補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而且筋骨較不易扭傷,腰背也較不會酸痛。
*熱性體質(zhì):面紅目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干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痰涕黃稠,尿少色黃赤,舌苔黃或干,舌質(zhì)紅赤,易口破,長痘瘡或痔瘡等癥。
這種體質(zhì)者不宜多吃麻油雞;即煮麻油雞時,姜及麻油用量要減少,酒也少用。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藥雞、黑糯米、魚湯、排骨……等,蔬菜類可選絲瓜、冬瓜、蓮藕等較為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湯,以降低火氣。腰酸的人用炒杜仲五錢煮豬腰湯即可,才不會上火。
*中性體質(zhì):不熱不寒,不特別口干,無特殊常發(fā)作之疾病。
飲食上較容易選擇,可以食補與藥補交叉互用,沒有什么特別問題。如果補了之后口干、口苦或長痘子,就停一下藥補,吃些上述較降火的蔬菜,也可喝一小杯不冰的柳橙汁或葡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