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走丟的小志回到父親馮先生身邊。
爸爸上班孩子走丟,市民民警接力,幫孩子找到家
7月3日早上8點30分許,成都市成華區(qū)桃蹊派出所接到報警電話,一個3歲多的小孩獨自在大雨中徘徊已超兩個小時,疑是走丟的孩子。民警迅速行動幫孩子找家,揭開了“迷路”小孩背后的故事:孩子名叫小志,7月3日清晨6點時,他的爸爸馮軍(音)駕駛出租車開工,小志追著汽車跑出院落,跟丟了爸爸的出租車后,一個人流落在街頭,所幸被好心人發(fā)現(xiàn)及時報警。
小志為什么一個人追車?他的家在哪里?其他家人在哪里?
現(xiàn)場
路中央淋雨3歲小孩滿臉雨淚
“揪心”,這是成都市交警五分局警官朱振華見到小志時最強烈的感受。7月3日早上8點左右,朱振華正準備出門上崗,一個熱心的市民牽著小志向他求助。
“一個人站在馬路中間哭,好危險。”這個熱心市民在大雨中的桃蹊路上“拾”到小志,孩子渾身濕透,臉上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熱心市民進一步提供線索,孩子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這條街上,像是附近某個院落的人。
根據(jù)線索,朱振華從這條街上的居民口中拼湊出了一些信息:“孩子爸爸開出租去了”,“孩子經(jīng)常一個人在附近出現(xiàn)”,“家里沒人”。
一時間,這個可憐的孩子找不到任何托付,工作在身的朱振華想到了派出所。“這里有個3歲左右的孩子找不到家人……”就這樣,桃蹊派出所民警接過接力棒,把孩子從大雨中解救出來。
找家
家門大敞開
卻找不到一個家人
爸爸馮軍張開雙臂,他的聲音抖得厲害,連呼五聲“兒子”,小志向他撲了過去
在桃蹊派出所,孩子似乎感覺不自在,一言不發(fā),怯生生地坐著,就好像跟他身上新?lián)Q上的厚實運動褲不合季節(jié)一樣。
好不容易,民警用一塊沙琪瑪緩和了氣氛,孩子斷斷續(xù)續(xù)講了些只言片語,其中最有價值的是他住在桃蹊路47號。
“哎喲,這不就是小志嘛,你又跑到哪里去了?”警車進入桃蹊路47號院,車門一打開,孩子就被門衛(wèi)楊阿姨認出來。
“這孩子3歲多,就住在6樓,他爸是開出租的,叫馮軍。”楊阿姨告訴民警,小志跟父親住在一起,是個單親家庭。
根據(jù)楊阿姨的指引,民警帶著小志找到了家門口:大門沒鎖,推門進去,光線很暗,因為里屋幾間房門都緊閉著,唯有正對大門的一間房敞開,小志認準了這間房。
走進這間大約20平方米的屋子,除了電視、電腦和一張大床,沒有更多的家具家電了。空氣中一股異味,電腦里放著娛樂節(jié)目。
這時,隔壁房門開了,一位姓張的女士對一群不速之客的到來很茫然。
張女士介紹,她是房子的合租客,這套房共住了4戶人,但她對小志家的情況一無所知,剛睡醒,更不知道早上發(fā)生了什么。查駕照記錄
卻無法聯(lián)系上爸爸
民警試圖從別的鄰居處了解更多信息。“他們家一直住在這里。”剛換班過來的門衛(wèi)熊阿姨熟稔道,其實小志的爺爺奶奶也住在這個院,但奶奶半個月前住院了,爺爺在醫(yī)院照顧。
熊阿姨說,小志的媽媽早在一年前離開了這個家,猶如人間蒸發(fā)。
這時候,更多的街坊湊了過來,其中一人透露:“今天早上6點過看到他爸爸出門了,娃娃追著跑出來的。”
根據(jù)鄰居們提供的信息,桃蹊路派出所的民警向交警五分局尋找?guī)椭,通過駕照記錄找到了小志父親馮軍的信息,但撥通信息記錄中的電話號碼時,對方卻并不是馮軍。
尋人似乎陷入了僵局。然而就在這時,一輛出租車進入了小區(qū),“回來了,回來了!”鄰居一指,眾人馬上圍到了出租車前。
“跑到哪兒去了,電話又找不到。”民警問。從出租車上下來的馮軍身高約有1米75,他被突如其來的“圍攻”搞得一臉愕然,先是一愣,但很快明白過來,跟著民警箭步朝警車奔去。此時,小志正坐在警車里一動不動。連呼五聲兒
七尺男兒悸動紅眼
還沒有打開警車門,馮軍的臉已經(jīng)在抽動,眼睛漲得通紅,一切很明顯:他正強忍著眼淚。
“兒子,兒子,來,兒子,爸爸這里來,兒子……”打開警車門,馮軍張開雙臂,他的聲音抖得厲害,連呼五聲“兒子”,小志向他撲了過去?焖贀П饍鹤,馮軍沖向樓道,他怕孩子淋著雨。
小志摟著馮軍,好奇地打量圍在身邊的這些陌生人,他并不能感受到父親剛才那一刻經(jīng)歷的恐懼。
“謝謝,謝謝,對不起,謝謝,真的是對不起,我也是有難處,對不起,謝謝。”馮軍有些不知所措,他忙著向民警道謝,又止不住對兒子的愧疚。
生活
陪爸爸上班
每晚睡出租車
每天下午都抱著被子枕頭,牽著兒子上車開工,晚上通宵跑出租
陪爸爸上班每晚出租車上睡覺
“我實在是無能為力。”馮軍嘆息著講述,去年7月,小志的媽媽不告而別,沒有留下任何言語,“哪里都找不到人。”馮軍就又當?shù)之攱,開始了單親父親的生活。
為了照顧孩子,馮軍開出租車晚班,通常在下午6點出車,直到次日早上6點。自此,小志的床變成了出租車。
“每天下午都抱著被子枕頭,牽著他兒子上車的。”熊阿姨等人都看在眼里,馮軍每天都帶著兒子開工,晚上通宵跑出租車時,小志就在車上睡覺,然后在早上收車時跟他一起回家。
“實在是沒有辦法。”馮軍的言語里盡是無奈。夜班過后,白天馮軍在家睡覺,小志便開始在院里或者街道打發(fā)時間,他最揪心的就是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兩三點。
“這段時間是最難熬的,我忍不住要睡覺,但孩子在家里呆不住,常常溜下樓。”頓了一頓,馮軍苦笑道,“這個年紀的孩子,一直關(guān)在家里也不行呀。”
幼兒園退學幾次差點街口走丟
街坊鄰居都是“證人”。“幾乎每天晃悠在小區(qū)周圍,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玩,但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一個人在附近街上走動。”經(jīng)過的每個鄰居都能說上兩句,“造孽哦,經(jīng)常沖到了馬路中間,都是我們給扯回來的。”楊阿姨說,平時小區(qū)的居民都會幫著看顧點這孩子,有時候也會給孩子買點零食小吃,但是畢竟不能完全照顧到位,都是搭把手。
事實上,小志不是第一次跑得太遠,楊阿姨介紹,好幾次小志都一個人跑到了街口的菜市場,幸虧被小區(qū)住戶認出才給帶了回來。
7月3日早上遇到了特殊情況,“本來是該在家的,但是答應幫忙送個乘客。”馮軍說,所以他在早上6點出門了,而把乘客送到機場,返回的途中遇到堵車,導致中午臨近12點才到家。
讓民警納悶的是,小志已經(jīng)3歲多,應該在幼兒園啊?“他有先天性缺乏G6PD酶和溶血性蠶豆病。”原本拗口的醫(yī)用術(shù)語被馮軍隨口說出,“就是對蠶豆、消毒水、抗生素,一堆東西都會過敏。”馮軍解釋,就是因為這樣,小志在幼兒園呆了半個月后,就被退回了家。
奶奶看孫子不慎摔倒住進醫(yī)院
事實上,在桃蹊路47號院,還住著小志的爺爺奶奶。
“沒有辦法,爺爺奶奶都是病人。”馮軍說,他的父母分別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半個月前孩子的奶奶住進了醫(yī)院,現(xiàn)在是爺爺拖著重病在醫(yī)院照顧。
馮軍講起了小志奶奶進醫(yī)院的原因,“還是有一天喊奶奶照顧他,結(jié)果摔倒了住進醫(yī)院的。”
平日里,孩子一點一滴由馮軍照顧,在馮軍看來,他已經(jīng)照顧不了自己的父母了,哪里還忍心讓小志再給父母添負擔。
兒科醫(yī)生:“蠶豆病”不影響上學釋疑
看起來,“蠶豆病”似乎是小志進幼兒園的攔路虎。四川省康復醫(yī)院兒科醫(yī)生易英介紹,“蠶豆病”是一種由于身體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所導致的疾病,食用新鮮蠶豆,蠶豆制品,以及接觸一些藥物后確實會發(fā)生病癥。但易英表示,該病癥的誘因可查,也可以通過杜絕接觸等方式控制犯病,并不影響孩子上學等。
同時易英表示,這種病不具有傳染性,校方不能以此拒絕接收學生,“有很多患這個病的孩子都正常上學,這個病不罕見。”
易英提出建議,馮軍應該帶孩子到醫(yī)院確診所有過敏源,以此預防接觸,讓孩子正常地進入學校上學。
來源:南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