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顧名思義,寒是指寒冷,寒露過后氣溫逐漸下降,露是指露水,寒生露凝,因此叫寒露。
在我國民間有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寒露過后天氣已帶寒意,人們不能趟水過河,而應該從橋上走。
那么寒露節(jié)氣,我們該如何順應時節(jié),增強體質呢?
生活起居
寒露起居宜早睡早起。此時應注意保暖,尤其是足部保暖。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部寒則全身寒,若機體抵抗力差,則寒邪易乘虛而入。因此,入秋候宜穿鞋,穿能覆蓋腳踝的襪子,避免受寒。
寒露節(jié)氣頭部也應避免受寒,頭部乃“諸陽之匯”,如果頭部受寒,則陽氣易散失,頭部的神經血管供血受到影響,氣血不足則表現(xiàn)為頭痛。這個時期需要注意保暖的還有肚臍,特別是小兒易受寒邪入侵,引起腹痛、腹瀉,因此睡覺時腹部要蓋好被子。
肩膀也是一個易受寒的部位,寒氣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有肩頸疾病者更應注意肩部保暖。早晚溫差大,應早晚添衣,外出時可揉搓大椎穴,助于提升陽氣,收縮毛孔,防感冒。素體怕冷者可用艾葉、花椒、當歸等藥材煮水泡腳,以溫經通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者不宜憋尿,否則會因血壓升高導致腦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飲食宜忌
秋燥,燥氣易耗傷津液,養(yǎng)生專家提出“朝鹽水,晚蜂湯”。早上喝點鹽水,晚上喝蜜水,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抗衰老,還能防便秘?啥喑孕櫾锷虻氖澄,如甘蔗、梨、藕、百合、蘿卜等,忌食花椒、生姜、蔥、酒等辛辣刺激之物,防止耗傷津液。燥氣傷肺腑,多喝白開水,可適當喝養(yǎng)生茶,如菊花茶、紅棗枸杞茶、金銀花茶等滋陰潤燥,補氣養(yǎng)血,驅寒保暖。
調暢情志
自古逢秋悲寂寥,無邊落木聲蕭蕭。日照減少,容易讓人觸景生情,憂郁的心緒油然而生,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癥。此時情緒調養(yǎng)十分重要,應宣泄積郁之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寧靜平和的心情,可以多參加體育運動、集體活動等,以宣泄積郁。或者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如聽音樂、散步等,以陶冶情操,舒緩工作的壓力。
適量運動
秋季氣候適宜,是運動的好時機。適宜的運動能調養(yǎng)肺氣,提高肺臟動能,有利于增強抵抗力,身體受到外部寒冷刺激時候,可以具有更好的抵御能力。
秋季運動應根據(jù)個人情況而定。若體力充沛,登高爬山是寒露時期的最佳運動,它可使骨骼增粗,關節(jié)靈活度改善,肌肉收縮力增強,全身肢體都參與。此外,散步、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運動強度不宜太大,應循序漸進,如果運動過量,會增加機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于養(yǎng)生。
穴位養(yǎng)生
穴位養(yǎng)生貴在堅持,不可急,日積月累才可見效。順時養(yǎng)生,暢通經絡。
寒露時節(jié),人們有時感覺手腳冰涼,可取陽池穴,位于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按壓會產生痛感,經常按揉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更加暢通,手腳也就溫暖了。
此外,可艾灸大椎、肺俞、腎俞、八髎、神闕、足三里、關元、太淵等穴位,具有溫經通絡、活血行氣、調和陰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