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獎勵:8 | 收藏: 4 | 閱讀數(shù):8949 | 回復數(shù):15

V13
最后更新于: 2013-10-24 09:23 |只看樓主
厚羽絨服9℃,棉背心4℃,薄外套3℃

杭城醫(yī)生發(fā)明“穿衣公式”引熱議

氣象專家說了,穿衣不僅看溫度,還要看“風度”

杭城醫(yī)生發(fā)明“穿衣公式”引熱議
 

  “明天早上幾度啊?”
  “10多度吧!”
  “有點冷的,那我該穿什么呢?”
  一眨眼,距離2013年結束只剩下70天,在發(fā)年終獎之前,如何熬過杭州日漸寒冷的天氣,是一門必修課。
  穿多了顯胖、穿少了又冷,困擾大家多年的難題,似乎有了解決辦法。
  網(wǎng)絡流傳著一條量化的“穿衣公式”:厚羽絨服9℃,薄款羽絨服6℃,稍厚彈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如果氣溫為22℃,穿一件薄棉毛衫加一件薄外套就是22+1+3=26,控制在26℃就很溫暖啦。是不是有用?有些將信將疑。
  “穿衣公式”
  厚羽絨服9℃
  薄款羽絨服6℃
  稍厚彈力絮棉衣5℃
  厚羊毛衫4℃
  棉背心4℃
  抓絨衣服3℃
  薄外套3℃
  厚棉毛衫2℃
  薄棉毛衫是1℃
  ……
  要領在于,將各件衣物的保暖度與當日氣溫疊加之后保持在26℃左右。
  假設氣溫為22℃,則穿一件薄棉毛衫加一件薄外套,就是22+1+3=26,即可。
  網(wǎng)友評論
  此法一出,引來了數(shù)萬條的微博轉(zhuǎn)發(fā),到底有沒有用,成了爭論的焦點。
  衣者玉虬征風:學習學習,以后按公式計算穿多少吧。
  馨語靈風:這個很實用,轉(zhuǎn)給女兒看,省得她每天早上為穿多了跟我鬧!
  liuts12:厚羽絨+抓絨+厚棉毛才14℃,12℃的時候穿這么多,鐵定長痱子。
  網(wǎng)友@小丸子哩哩哩留言:我這地方冬天零下20℃,按照這個26℃算法,我得穿46℃,9+6+5+4×2+4+3×2+2×3+1×2=46,誰能告訴我,怎么全穿到身上?
  穿衣公式發(fā)明者是杭州醫(yī)生
  為女兒總結的加減衣經(jīng)驗
  該“穿衣公式”的發(fā)明者,是杭州市中醫(yī)院中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桂曉春。
  桂醫(yī)師說,這個穿衣法則,適用于江南秋天的天氣,溫度忽高忽低,晝夜溫差大。
  杭州的秋天氣溫起伏不定,桂醫(yī)師女兒三四歲時,穿衣稍微不注意,就會發(fā)燒、感冒。于是,她每天測室內(nèi)外溫度,并記下孩子穿了什么衣服。根據(jù)一段時間以來孩子感冒、出汗時的溫度和當時的穿衣狀況,總結出了這條適合女兒的穿衣法則。
  桂醫(yī)師得出一串數(shù)據(jù),天冷的時候,氣溫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溫度,控制在26℃,孩子處于最舒服的狀況,不會著涼打噴嚏,不會一動就出汗。
  那不同衣服的度數(shù)是怎么得來的呢?
  桂醫(yī)師解釋,溫度為26℃時,穿一件T恤剛剛好,以這個為基準,如果溫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剛剛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這就意味著,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以此類推。大人的穿衣溫度基本和孩子差不多,大人因為身體抵抗力強一些,可以適當把基礎溫度降一點,環(huán)境溫度加上衣服增加的溫度,設在24℃-25℃差不多。
  服裝微氣候指導你穿衣
  舒適的溫度一般是在32℃左右
  不同的服裝,被標注了不同的溫度,對此,多位服裝設計專家和面料專家均表示“沒有聽說過”。
  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講師、服裝工程學博士羅云稱,“服裝的屬性沒有具體的溫度指標。我們穿衣舒服不舒服,主要取決于服裝微氣候。”
  服裝微氣候是指服裝與皮膚之間微小空間的溫度、濕度和氣流的總稱。根據(jù)服裝衛(wèi)生學的標準,舒適的衣內(nèi)微氣候一般是溫度在32℃左右。羅云說,不同服裝影響微氣候的程度,目前學界還沒有出來具體的參考值。
  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這跟自然氣候的溫度、濕度指標是同樣道理。
  “穿衣保溫是通過降低熱傳導實現(xiàn)的。”濟南大學美術學院服裝系副教授鮑懷敏說,空氣是利用材料中導熱性最低的,因此,穿衣保暖最重要的是穿含空氣較多的衣服,并保持這些空氣。
  專業(yè)術語是不是有些難以理解?
  舉個直白的例子:大冬天,一陣風吹進衣服里,吹走了衣服里的熱氣,是不是覺得很冷?穿衣保暖,留住空氣,就是這個意思。
  穿衣不僅看溫度還要看“風度”
  記牢“內(nèi)薄軟中保暖外防風”
  關于風,杭州市氣象局的氣象專家有話要說。
  在前幾天,杭州市氣象局的微博就轉(zhuǎn)發(fā)了這條“穿衣公式”。氣象專家說,穿衣公式挺有趣,但是如果論證具體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涉及的因素就很復雜。
  說簡單一些,就是不能只看溫度,不顧“風度”。
  上周二,冷空氣南襲,杭城降溫,讓人覺得冷颼颼的。過了兩天,氣溫依舊較低,但是人體感覺卻沒有那么冷。氣象專家解釋說,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風。
  冷空氣來襲時,往往有較強的風,同樣的氣溫,會讓人體感覺更冷,這是因為風使人體熱量流失加快。
  家住下沙的夏女士說,每到秋冬天,從市區(qū)回到下沙,建筑稀疏,道路空曠,風特別大,感覺要比市區(qū)冷許多。
  那怎么穿衣既有溫度又有“風度”,既保暖又不顯笨重呢?
  總結起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內(nèi)薄軟中保暖外防風。貼身穿薄而軟的衣服,中間穿蓬松而保暖性高的衣物,外層穿防風防水的衣服。盡量系緊領口、袖口和下擺,減少衣服內(nèi)的空氣對流,最好戴一條圍巾保溫。不能顧頭不顧腳。戴帽子以減少頭頂熱量散失的同時,最好穿一雙底子厚的鞋,避免“寒從腳下起”。
  每個人體質(zhì)、需求和習慣不同,穿衣沒有標準,需根據(jù)自己感覺選穿衣服,以保暖舒適為最好。
  杭州日報、杭州市氣象臺聯(lián)合推出
  通訊員 葉春 記者 曾瑞陽 文+攝
來源:杭州日報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寫好了,發(fā)布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成員:46324 | 帖子:64767

成員:46324 | 帖子:6476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