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走過七年之癢,自從孩子上小學后就爭吵不斷,為的都是小孩子的事。一旦小孩子犯錯了或者不肯做功課,或者亂發(fā)脾氣,我作為媽媽去教育(有的時候罵,聲音有時比較大,有的時候會打),這個時候爸爸就會插進來,不會問因為什么事情,就只是聽到孩子哭了或者鬧了,聽到媽媽的聲音很大聲,就直覺上認為媽媽不對,先翻臉對著媽媽,一頓脾氣發(fā)出,指責媽媽罵人打人脾氣不好聲音大,從來都不問事情的經(jīng)過。接著就演變成爸爸媽媽之間的爭吵。在爸爸看來小孩子不肯做功課沒事,理由是還是個孩子;做錯了不肯訂正,或者訂正時態(tài)度很差脾氣亂發(fā),爸爸認為沒事,好好說就可以了;即便小孩子說謊了,媽媽嚴厲批評,希望爸爸一起教育好小孩子時,爸爸卻說我覺得不嚴重,他還是個小孩,反轉(zhuǎn)沖著媽媽發(fā)火,是很生氣地對著媽媽,覺得媽媽的做法是小題大做。
無數(shù)次對爸爸說過不能過分寵溺孩子,有時候?qū)π『⒆拥膼圻m當?shù)胤旁谛睦,每次都是這次知道了,下次又忘了,不停重復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太累了,時不時地還會說你這個媽媽就像后媽一樣,這個家待得太煩人,傳遞到小孩子那的都是負面情緒和影響。作為媽媽,有的時候在輔導時的確會火冒三丈,的確也不是每次都能控制好情緒,我覺得這應該被理解,換位思考,如果爸爸在輔導,是不是比媽媽火氣更大呢?爸爸永遠覺得自己得做法沒問題,一旦事情發(fā)生,先找理由,經(jīng)常說的就是還是個小孩子還不懂,如果這個理由說不通或者太牽強了,就指責媽媽,變成周而復始的爭吵,其實只要爸爸站在媽媽這里批評一下小孩子什么事都沒了,媽媽覺得爸爸是支持我的,氣也會下去一點,可是爸爸卻不停地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