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我國從古至今留下來的一句諺語,指通過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與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后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
但一想到“熊孩子”的種種,眼淚差點掉下來,這應該是古代老專家組團來忽悠我的吧……
不服?這可是有大數據支撐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后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孩子7歲時的數學和閱讀技能會影響到他們今后是否能獲得事業(yè)的成功。
研究者選取了1.7萬多人為對象,進行了長達50多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如果孩子在7歲左右時數學和閱讀技能方面非常出眾,那么他們在成年后擁有較高的收入、較好的住房條件和較好的工作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
如果兒童在7歲時的閱讀能力提高了一個檔次,那么他們在42歲時的收入就會增加5000英鎊。即使將家庭環(huán)境、教育方式等因素考慮進來,這樣的關聯依然存在。
研究負責人、英國國王學院和杜克大學的教授莫菲特說:“我們的研究第一次證明,孩童時期的意志力的確對成年之后的健康和財富狀況有影響。”
01
那么問題來了!
教育孩子,最看重的應該是什么?
我告訴你,就是格局!
真正能夠讓一個人在世界上更好生活的,從來不是學歷,而是格局。
有些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與分數死磕上,除了考試升學就不知道其他可以走的路;而有些孩子則學習之外,騰出一定的時間去看外面世界的風景,有時間去修煉自己的格局,這從長遠看,潛力更大。
從小樹立不一樣的生命觀與格局,人生才有無限可能性。
格局,會讓一個人走得更快、更遠、更酣暢淋漓。
曾經,美國雜志記者勞特斯問李嘉誠:“您能成為華人首富,是因為什么,勤勞?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善于溝通?”
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
氣概是什么?氣概是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的高度。
為什么關羽、張飛、諸葛亮會跟劉備打天下,是因為劉備有匡扶大漢的氣概。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培養(yǎng)他的精神氣概,也就是格局,則是最根本的。
告訴孩子,把格局做大,便四面來風。
許多事業(yè)有成的人,特別重要的一點不是搶跑,而是在大勢起來之前的敏銳眼光;如果你的搶跑跟大勢是反的,這樣的搶跑是南轅北轍,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
每個孩子走的路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最好能擁有良好的知識構架,實在不行,格局一定要大。
有一句話是,格局決定結局。一個人學習的終極目的是讓自己有大的格局,而格局并不是僅僅通過知識來養(yǎng)成的。
如何做大孩子的格局
家教傳承
知識的積累和優(yōu)良家教的傳承而形成的富足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才,未來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的基礎。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子女對這社會的認知度。
為人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為艱難的試煉,而我們傳承給孩子的格局和精神,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豁達樂觀,正直善良,也勇往直前。
鼓勵質疑
教育孩子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而有思想、有創(chuàng)意的人,最終會領先僅僅有技能的人。
而質疑精神,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想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只有孩子自己去思考,提出問題,挑戰(zhàn)權威,最后所得出的結論,才是他自己的思想。
循序漸進
格局要大,但是做大格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
古人把人一生的心性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0到3歲,幼兒養(yǎng)性;
4到13歲,童蒙養(yǎng)正;
13歲以后到成年,少年養(yǎng)志;
成年以后,成人養(yǎng)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