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1-01-27 14:35:40
3642
閱讀
4
回復(fù)
溫州一小學校內(nèi)設(shè)銀行 學生當行長發(fā)行“校幣”

    1月9日,溫州市蒲州育英學校成立少年商學院,并在市金融辦的指導(dǎo)下,在校內(nèi)成立一座愛心銀行,發(fā)行“校幣”,同學們可以用勞動、做好事等方式賺取5元、10元等不同金額的“校幣”,并通過愛心銀行把這些財富存儲到“存折”上賺利息。

  學校解釋,這是在開展財商教育。然而,也有家長疑問,小學生適合接受這樣的教育嗎?記者就此展開調(diào)查。

  觀摩課堂財商課堂都教些什么?

  錢該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讓錢發(fā)揮最大的價值,這些與孩子們的零花錢相關(guān)的問題都可以從財商教育中尋找答案。在溫州的小學當中,蒲州育英學校是較早開展財商特色教育的學校之一。1月9日,蒲州育英學校成立“少年商學院”,并開放財商教育的課堂觀摩。

  “如果我有很多錢,該如何合理理財呢?”在少兒財商課堂上,六年級的陳瑤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之后,同學們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同學建議老師去炒股,有的同學提出讓老師開一個淘寶店,還有的同學考慮到老師工作繁忙,建議把錢存入銀行拿利息。

  此外,蒲州育英學校還草編了一系列有關(guān)于財商教育的教材。針對一至六年級不同時期孩子的心智特點,編寫了6本教材,例如一年級教材是用標有拼音的文字語言教孩子認識貨幣,并學習區(qū)別貨幣,而五年級的教材則是讓孩子對如何消費有正確合理的認識。并在不同階段的教材中加入大量的誠信經(jīng)營、拾金不昧,回報社會、溫商精神等內(nèi)容,讓孩子們懂得如何處理道德、責任與財富的之間的關(guān)系。

  為了讓小學時期的財商教育更具實踐性和趣味性,蒲州育英學校還在市金融辦的指導(dǎo)下,在校內(nèi)設(shè)有一座愛心銀行。與真正的銀行一樣,愛心銀行里面設(shè)有咨詢臺、存款窗口、貸款窗口、貴賓理財室、行長室等,并由學生擔任柜員、副行長、行長等職務(wù)。

    愛心銀行的“副行長”張祎芯告訴記者,同學們可以用勞動、做好事等方式賺取5元、10元等不同金額的“校幣”,并通過愛心銀行把這些財富存儲到“人生存折”上,愛心銀行會給儲戶發(fā)放“利息”。而積累到一定額度的“校幣”就可以兌換相應(yīng)的獎勵,例如可以和喜歡的老師看一場電影等。

  對話校長

  開設(shè)財商課堂不是培養(yǎng)商人

  蒲州育英學校校長張小青對記者說:“現(xiàn)在社會上有很多孩子依賴父母、花錢隨意、浪費嚴重。財商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我們賺錢的能力,而且是一種讓我們正確對待金錢的能力。而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今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品質(zhì)。我們開設(shè)財商課堂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從小了解勞動的價值,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我們并不是在培養(yǎng)未來的商人,而是培養(yǎng)學生去學習商人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例如誠信、務(wù)實、公益。讓學生們懂得父母工作的意義,學習生存和當家理財?shù)谋绢I(lǐng),培養(yǎng)分享、互助和關(guān)愛精神,建立對于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蒲州育英學校的校長張小青還表示,其實財商教育在溫州并不陌生,對溫州人影響深遠的“永嘉事功學派”與財商教育就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在溫州開展財商教育既可以傳承溫商精神,又可以弘揚溫州文化。

  國外的財商教育法國:給10歲孩子立賬戶

  法國孩子的“家庭理財課程”早在三四歲就開始了。那時的孩子剛剛有“數(shù)”的概念并初步知曉加減法,已經(jīng)懂得區(qū)分不同金額的錢幣,明白了金錢與購買之間的關(guān)系,幼童們第一次得到的零用錢很有限,對于這筆“小錢”,法國的父母大多并不主張孩子把它存起來,而是鼓勵他們正當、合理地消費掉,當然在消費之前會給他們一些建議。

    孩子上學后,零用錢會適當增多,多數(shù)家長會在孩子10歲左右的時候,給他們設(shè)立獨立的銀行賬戶,將孩子的零用錢存入。家長這么做并不是圖自己省事,他們認為:定期給孩子一筆零用錢,同時做出某些消費限制,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計劃用錢”的理財本領(lǐng)。

  當然,對于孩子的消費,家長會充分予以關(guān)注,當發(fā)現(xiàn)孩子亂買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時,通常會及時做出指導(dǎo),比如建議孩子邀請小伙伴看一場電影、買一雙運動鞋、給爺爺奶奶送一束鮮花等等。

  美國:孩子花錢要自己掙

  美國孩子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這樣要求他們。在美國,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歲以后就會給鄰居或父母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賺錢。他們以此來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識,這種觀念將伴隨他們一生。

  美國父母教孩子理財有一套循序漸進的規(guī)則。小孩子3歲,父母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告訴他們金錢的重要作用,但來之不易;4歲,讓孩子知道錢的面額,并讓他們知道,錢雖然有用,但不能自己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必須有所取舍;5歲,讓小孩知道哪種面額的錢,可買到哪種東西,以及錢從哪兒來。

    6歲,讓孩子進一步認識金融貨幣,并學習簡單找零,讓他們點數(shù)目很多的零錢,明白在處理財務(wù)時會遇到許多困難;7歲,幫孩子認識標價,以及找打折商品;8歲,讓孩子了解他們可做額外的工作來賺錢,同時,家長可以帶他們?nèi)ャy行,開一個監(jiān)護賬戶,要他們知道銀行的所在。孩子可以定期去存錢,而且保管這個存折;9歲,讓孩子簡單地制訂一周的花錢計劃;10歲,在孩子花大筆錢時,讓他們明白存小錢為大錢的道理……

  日本:家長不“賞錢”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要到校外參加勞動賺錢。與美國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學校的金錢教育強調(diào)一種責任感。

    日本教育家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學生的家務(wù)勞動是應(yīng)盡的義務(wù)。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錢的話,這就是對家庭關(guān)系的扭曲。有的家長因孩子學習好而賞錢,這無疑是一種賄賂。孩子是否完成家庭作業(yè)、學習成績的好壞、能否升入名牌學校等等,同家長給孩子零花錢之間并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這是教育中必須正視的問題。

  記者調(diào)查

  用金錢鼓勵孩子做家務(wù)這樣對嗎?

    少兒時期中的財商教育你懂多少?

  “疊衣服、掃地、拖地、洗碗獎勵孩子1元,打掃房間每次3元……”溫州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會讓孩子通過做家務(wù)的方式來賺些零花錢,甚至會把每項家務(wù)都明碼標價,希望讓孩子們認識到通過勞動才能有收獲。然而也有家長陷入了糾結(jié):既想鼓勵孩子多參加勞動,懂得珍惜,又擔心孩子掉進“錢眼”,從此用金錢衡量一切,而混淆了道德義務(wù)和有償付出之間的界限。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有償勞動?對孩子的財商教育要如何拿捏好度?昨天,記者對此采訪了多位家長,約有七成家長會針對孩子的勞動行為采用“金錢激勵”法,兩成家長反對“有償”做家務(wù)的方式。

  贊成派:讓孩子懂得掙錢不易

  上課舉手5次得5元,幫媽媽洗碗1次得2元,看書半小時得3元……這是市民張女士家中四年級的女兒每天向父母列出的“賬單”,上面詳細地寫明每日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應(yīng)得的酬勞。張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在幼兒園的時候,自己就會讓她通過努力來換取零花錢,并且對每一件事項都明碼標價。“獎勵可以累加,不過金額也有上限,自己給出的最高金額不會超過100元錢。”張女士認為,通過這種方式,現(xiàn)在女兒知道掙錢不容易,在出去買東西的時候,也會特別注意節(jié)省。

  “我覺得讓孩子有償勞動的這種方法不錯?梢宰尯⒆佣孟胍惺斋@就要先付出。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識,也可以讓他們體諒家長掙錢養(yǎng)家的不易。雖然我女兒因此獲得的零花錢不少,不過她對金錢看得很淡。因為在她眼里,能獲取多少錢并不是目的。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家長肯定和表揚她的努力和勞動才是讓她最開心的。”張女士說。

  反對派:混淆義務(wù)與有償付出的概念

  “女兒干家務(wù),我從來不會給她零花錢。”一名二年級女學生家長馬女士說道。

  馬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身邊的同學以及環(huán)境的影響,自己女兒曾經(jīng)動過想要用勞動換報酬的“歪念頭”。馬女士說:“有一次女兒在自己工作單位里幫同事擦桌子,同事見女兒勤勞乖巧便給了她1元錢作為獎勵,女兒因此受到了啟發(fā)。晚上回家后,她非常積極地干起了家務(wù)活,做完后竟然向我索取零花錢作為勞動報酬。我就對她進行了教育,告訴她做家務(wù)是分內(nèi)事,而不是用來索要零花錢的工具。”

  馬女士認為,孩子是家庭成員之一,而做家務(wù)就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wù),也是每個家庭成員應(yīng)作的奉獻。“做家務(wù)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應(yīng)做的必修課。要讓孩子把做家務(wù)當成對家庭的一種奉獻,對父母辛苦撫育的一種回報。所以我不會用金錢去鼓勵孩子做家務(wù)勞動。”馬女士說,雖然女兒做家務(wù)從來沒有拿過一元錢的報酬,但是孩子依舊還是很熱愛勞動,她會覺得勞動、付出是一種快樂,會帶來成就感。

  糾結(jié)派:想鼓勵但不知何種方式最佳

  家住市區(qū)湯家橋的王先生曾經(jīng)也使用過“金錢鼓勵法”讓孩子積極參與家庭勞動中,但是之后發(fā)生的一件事讓王先生停止使用這種方式,并糾結(jié)起來。

  王先生表示,他也會讓孩子通過勞動來掙錢,孩子的積極性非常高,每天都扳著手指計算自己的存款有多少。“可是到后面就不對勁了,一次我在電腦前工作,叫兒子幫我倒一杯水,他卻反問倒一杯水可以給他多少錢。我就覺得情況有些不對勁了。”王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孩子做家務(wù)的積極性不減,但是他卻開始反思,用金錢去鼓勵孩子的做法是否正確。

  糾結(jié)的王先生一方面想對孩子的努力付出進行一定的鼓勵,一方面又擔心用金錢的方式會扭曲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孩子有時候的表現(xiàn)非常不錯,是需要肯定和鼓勵。但是除了零花錢,或者帶他去購買他喜歡的東西之外,實在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鼓勵方式。”(來源:溫州晚報)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guān)推薦
回復(fù)(4)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