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飯,顧名思義就是野外燒的飯。
據(jù)說是為了紀念人類遠祖的山居草莽生活而延續(xù)的傳統(tǒng)習俗。
原料完全就地取材,大米,咸肉、春筍、豌豆和蕎蔥等組成,也有加入蒜苗、蠶豆、咸鴨蛋。最重要的是蠶豆、蒜苗要田間地頭現(xiàn)摘,春筍若能野外挖得,那才算吃到春天的鮮味!
挑一塊空地,搭起灶頭,然后把鐵鍋架好,放入淘好的米、適量的水,再依次放入各種材料,油、鹽、味精,蓋好鍋蓋。從田間地頭撿來干枝桑條,放入土灶點燃。微微聞到一股焦香即熄火,然后燜5-10分鐘,野火飯就算燒好了。
據(jù)說原來的"野火飯"里沒有肉,只有蔬菜。
一次乾隆皇帝南巡,順著京杭大運河到了烏鎮(zhèn)一帶,正值立夏,乾隆皇帝被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景色陶醉。
忽然,岸上飄來一陣奇香,便循香走去,見一位老人家在煮飯,除了大米就是春筍、豌豆和蕎蔥,但嘗起來感覺清爽可口,齒頰留香。見飯里沒有肉,便叫了隨從拿來咸肉放進去一同煮,不想這樣加了咸肉做出來的飯吃起來異常鮮美,所以野火飯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烏村地處京杭大運河旁,油菜花田、垂塘楊柳……相約兒時的野火飯,賞這看不夠的春色。升起一縷青煙,來一場美食盛宴何嘗不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