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的春天,三月初一,杭州的大小官員們云集在龍井茶園里,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跪在路邊。雖不能交頭接耳,但心里都在嘀咕:江南有多少美景,為什么皇帝偏要跑到這鄉(xiāng)下來?
27路和87路公交車,有一站,叫“龍井寺”。很多老杭州人都很熟悉,原先這里一直是老同事、同學聚會的熱門接頭點之一,大家更習慣叫它,龍井茶室。
沿著公交站臺邊的石階拾級而上,大概兩三分鐘就到。只是,現在去,看不到寺,只有一個施工現場。綠色圍擋將它包裹得嚴嚴實實,一位保安大哥說,一家新的茶館正在裝修。
乾隆曾御書龍井寺寺額“不著一相”,又附庸風雅,把“問茶”途中最好的八個景點并成一塊,作《龍井八詠》,并御題“龍井八景”——龍泓澗、風篁嶺、過溪亭、方圓庵、滌心沼、一片云、神運石、翠峰閣。每次來都各寫一首,共計32首,而這八個景,就是以龍井寺為核心展開,并御題此地為“湖山第一佳”。
著名的龍井泉,就在此處。相傳三國和東晉時,葛玄和葛洪曾在此煉丹,湖石嶙峋,泉水清澈甘冽,終年不涸,取一根棍子輕撥井水,會出現蠕動水分線。
井呈圓形,圈內徑2.4米,井外飾云紋,井深2.6米。井壁用磚石筑成圓形,爬滿青苔,依泉筑有假山,半弧形井圈直接與假山相連。假山以湖石壘砌而成自然山石形態(tài),在山石上刻有“鳥語泉聲”、“龍井試茗”、“小滄浪”等石刻。
因為前兩天下過雨,水位上升,泉水直接從泉池外的石板縫中涌了出來。
龍井泉邊,是八景之一的“神運石”。原石高六尺,形狀像一條游龍,古人有擊石祈雨而云生的說法。不過,現在立在龍井池旁的“神運石”,已非當年原物。
再往上走,是御書樓。當年,《龍井八景》就是在這里撰寫完成的,現在看到的樓是2005年重建的。
下山,在龍井盤山公路路邊,有一塊高約3米,形狀奇特的太湖石,名為“一片云”,它也是乾隆欽定的龍井八景之一,還有一處涼亭,匾額上是御題“一片云”。
穿過馬路,沿著游步道往下,浣花池邊有條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就是乾隆走過的問茶古道。一路上龍泓澗蜿蜒跟隨,清幽靜謐。
步行30米左右,就是方圓庵。方圓庵原是北宋高僧辯才建在老龍井的住處,外面看上圓下方,“天圓地方”之意。清代李衛(wèi)重建龍井寺時把它移建到了風篁嶺上。
前面提到的這位辯才和尚,可不一般。他被稱為“龍井茶的鼻祖”,他曾任天竺寺住持,后隱居龍井獅峰山腳下的壽圣院,他組織僧人在寺后的獅子峰開辟茶園,做茶供寺僧自用。
當時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常去和辯才和尚分茶吟詩,被傳為佳話,龍井茶也跟著有了名氣。
御茶園內的蘇東坡與辯才和尚問茶吟詩石像
一次,辯才送蘇軾離開龍井,因情忘了自己所訂送客不過溪的規(guī)定,送客過了歸隱橋,二人還以詩相和。事后,辯才還在龍井旁建亭,以示紀念,后人稱它為“過溪亭”。
乾隆是蘇軾的“迷弟”,他會如此鐘愛這個地方,多少也跟蘇軾有關。
他跟著蘇軾詩中提及的地點走,當然也沒有錯過這個亭子,還為它寫過四首詩。這也是八景之一。
過溪亭下也有一池水,叫龍池。乾隆駐留龍池時,曾感慨“此泉永不枯竭”。這么多年,池里的水一直沒有干涸過。龍池的水,是西湖源頭水之一,過橋流進瀉池,最后進了西湖。
過溪亭邊石崖,就是風篁嶺,崖腳有一處小水塘,溪流叮咚,如音樂之聲,曾名“小水樂”。
右側是乾隆與龍井茶文化陳列室,陳列室里以展覽為主,著重講乾隆與西湖龍井茶的淵源。陳列室所在地,就是滌心沼。
陳列室出來,對面是“龍井八詠”詩碑廊,32首詩都是從北京故宮拓來的。
02第二站十八棵御茶乾隆與西湖龍井的傳說中,在民間知曉度最高的,可能就是十八棵御茶。我們當然也不會錯過這里。
從龍井寺公交站出發(fā),沿著龍井路、龍井西路,進龍井村,大概20分鐘的步行時間,就到了獅峰山下的老龍井御茶園,買一張10元門票可以進入景區(qū),
十八棵御茶就種在胡公廟前。胡公是誰?
他是北宋兵部侍郎胡則,字子正,浙江永康人,在浮沉宦海的47年中,他曾“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史節(jié),選曹計省,歷踐要途”。卸下官職后,胡則選擇在杭州隱居,于北宋寶元二年六月十八日去世,葬于西湖老龍井內。
走過十八棵御茶邊一條悠長僻靜的御道,可以看到一座十幾平米的廟宇,里面是胡則塑像,左邊外墻上刻有毛澤東對其的評價“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右邊外墻上則是范仲淹撰的墓志銘。廟外,幾位路過的采茶工在祭拜他。
據說,當年的胡公廟香火很旺,茶農們經常來這里,祈免災得!,F在,這里已經成了旅游景點之一。不遠處還有胡公墓,石碑上書:“宋兵部伺郎胡公墓”八個大字。與“十八棵御茶”景點相比,這里還是略顯冷清。
然而,乾隆當年來到這里,就是讀史讀到了胡則。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月,乾隆第三次南巡杭州,暢游龍井,想起杭州有個胡公廟,便去了老龍井獅峰山。
獅峰山位于杭州的正西南方,此處風景秀麗,九溪源頭也在這里。山坡上遍布著茶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
胡公廟的主持早已接到通知,知道圣駕將臨,從廟中趕來接駕,并恭請圣駕前往胡公廟品茶。
請皇帝喝的,自然是上等好茶,湯色嫩綠明亮,鼻下清香裊裊。乾隆龍顏大悅,見胡公廟前湛綠一片,數一數,正好有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fā)。他當即御口加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
乾隆四到龍井茶區(qū),二上老龍井。十八棵御茶蜿蜒至獅峰,有一條登山小徑,專為皇帝上山而鋪筑,叫
“乾隆御道”,F為游客游老龍井,通向
十里瑯珰必經之路。
御道旁還修復了一塊乾隆拴馬石。沿途山壁上,你能偶遇不少正紅色的石刻大字,都是乾隆帝走過路過不會錯過的親筆御題。
乾隆御筆“龍”、“獅”字石刻
御茶園里,還有一口“老龍井”。龍井本名龍泓,又稱龍泉,是始筑于三國時期(公元220-265年)的圓形泉池。
古人認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地質學上,龍井屬于巖溶裂隙泉,水源豐富,常年不涸。水中礦物質含量豐富,因泉水流速不同和比重的差別,會形成“龍須”現象。龍頭左上方崖壁上摹刻“老龍井”三字為蘇東坡所書。
一位采茶工向“老龍井”龍頭潑水祈福
泉池邊,矗立著一座鐫有“宋廣福院”石匾的山門,歷經滄桑風雨。
古時,這里也叫龍井寺,是吳越國錢弘俶乾祐二年(949年),錢王在老龍井旁建報國看經院,北宋熙寧年間(1072年)改名壽圣院,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又改名“廣福院”。
元末毀于兵火,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三十年(1602年)又因山洪暴發(fā),再次遭毀。清康熙年間重修,后因戰(zhàn)亂、變遷等,寺毀,只有這座山門,依然在。
03第三站乾隆古道離開老龍井御茶園,下一站,是乾隆古道。
看到這里,你可能,有點暈了,怎么會有這么多乾隆古道?幫大家復習一下,風篁嶺龍井八景這里的,叫問茶古道;老龍井御茶園里的,叫乾隆御道。
而現在要去的,才是真正的“乾隆古道”,在楊梅嶺牌坊西側。
為什么說是真正的,并不是說前兩條就不是真的,而是因為這里有一塊大石頭,上面清清楚楚寫著“乾隆古道”四個大字,這是杭州市區(qū)三大古道之一。很多年輕的杭州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杭州龍井茶園一帶的山峰海拔都不是特別高,所以這條乾隆古道也并不長,從山底就能一眼望到頭,不足100米。有一處涼亭,古道石頭上還有御制詩。
旁邊就是乾龍路,聽名字就知道也與乾隆有關,乾龍路的南端起始于九溪路,北端起始于楊梅嶺的最高處。當年,乾隆也曾巡幸乾龍路,游九溪理安寺。
乾隆古道位置很好找,乘坐87路公交車到楊梅嶺站下車即可。
今日話題親愛的小伙伴: 又到一年問茶時,你也想重走一遍乾隆當年的問茶古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