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元蘭溪橋
咦?浙江西南角,有個“小重慶”
說起浙江,我們總是將目光聚焦在她的平原和濱海。以杭州為起點,不停地向西南移動,你將看到她鮮為人知的另一面——群山起伏、層巒疊嶂的浙江。
浙江多山。她“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格局中,杭州等大城市所在的平原,面積只占兩成,而山地卻占了全省陸地的七成。
浙江的地勢就是中國地勢縮影:這里總體西高東低,浙西南隆起最高處,猶如“浙江屋脊”。海拔最高的地帶,幾乎集中于西南角的慶元縣和龍泉市,又以慶元為甚。龍泉區(qū)域還有相對平坦的龍泉溪河谷,而慶元縣境內(nèi)則幾乎都是山。
慶元,這個位于浙江的縣,三面被福建合圍,只有一面朝向本省。她也是全省距省會路程最遠的縣,高高地坐落在“浙江屋脊”——洞宮山脈之上。
▲ 慶元五大堡鄉(xiāng)西川古村落
浙江西南角,望不盡的山山山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著名的“三江源”,浙江屋脊慶元也有個縮小版的“三江源”,甌江、閩江、福安江的源頭從浙江省,也是包郵區(qū)的第二高峰百山祖發(fā)源,向北、西南、東南發(fā)散,形成樹枝狀水系。
慶元雖沒有大江,但每個鄉(xiāng)鎮(zhèn)、村落都有屬于自己的“母親溪”,
全縣大小溪流有926條之多。 ▲ 慶元縣的母親河——松源溪
慶元河流水質(zhì)之好,冠絕整個東部地區(qū)。2019年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第一季度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huán)境質(zhì)量排名中,發(fā)源于慶元縣百山祖北麓的小溪(沒錯,正式名稱就叫這個)名列第六,全國水質(zhì)最好的十條河流中,這是唯一位于東部的一條。 驅(qū)車進入慶元,經(jīng)竹口溪流經(jīng)的峽谷,山勢仿佛一下子豎了起來。車沿著竹口溪一路蜿蜒向南,峽谷就像一條撕扯開的裂縫。公路貼著峭壁穿行,隨處可見的激流險灘。
▲ 三井溪,號稱“浙南九寨溝”
海拔落差巨大,在這里形成了江浙難得一見的山地景觀:“徘徊行曲千盤嶺,道路坎坷霧迷障。”
南北走向的洞宮山脈和東西走向的仙霞嶺在此遭遇,構(gòu)成了浙江最大、最高的山脈。地殼猛地隆起后,兩條山脈夾角處以南就是今天的慶元地區(qū)。 海拔1929米的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海拔1856米的第二高峰百山祖均位于附近,周圍還簇擁著20多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
▲ 霧漫百山祖
眼前的風景,除了墨綠還是墨綠。在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浙江,你很難想象,這里還有一處森林覆蓋率高達86%的“綠富美”地帶。
因為山多林密、人口稀疏,這里建縣較晚。
南宋之前,慶元還是龍泉縣的一個鄉(xiāng)。說起來,“
慶元”的得名還有著“皇家”血統(tǒng)——
南宋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朝廷析
原龍泉縣松源鄉(xiāng)等地置慶元縣,以南宋寧宗皇帝年號“慶元”命名。
▲ 百山祖冷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墨綠蔥蘢的“浙江屋脊”,具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里棲息著獸、鳥、昆蟲、兩棲動物2000多種,種子植物有1462種,真菌230種。 重重山嶺之中,掩映著如畫一樣的竹口鎮(zhèn)。隨著一座叫后坑橋的廊橋出現(xiàn),鎮(zhèn)子也就不遠了。這座由臺樓閣、拱券門、美人靠、小花窗組成的木拱廊橋形似一把木梳,溪流則像美女飄逸的秀發(fā),廊橋倒映在水面上仿佛一只無形的手,在不停地梳理著秀發(fā)。
▲ 有山的地方就有溪流,有溪流的地方就有廊橋。
一座座古橋、一個個村落,構(gòu)成了美妙的“廊橋流水人家”畫卷。這些如夢如幻的古廊橋,是讓外界認識慶元的最好窗口。
歡迎來到“中國廊橋第一縣”
1995年上映的電影《廊橋遺夢》讓上有屋檐、下有橋梁的廊橋成為一種美好意象。中國建筑學家劉杰等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世界上最多、最美的廊橋不在歐美,而是在中國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北部,這一帶分布著世界最多的廊橋。
▲ 中國廊橋看浙閩,浙江廊橋看慶元。
位居浙南的慶元,依舊保存有近百座古廊橋,是全國廊橋數(shù)量最多的縣。平均下來,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的慶元,大約每19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廊橋。
▲古地圖上,廊橋是慶元最醒目的地標。
在慶元行走,你總會與廊橋不期而遇——它們,或橫跨于險灘,或鑲嵌于青山,或靜臥于村落,或屹立于街市。
公元1024年,北宋天圣二年,在慶元(時為龍泉縣管轄)大濟村,一群工匠熱火朝天地重修一座古舊的木橋。隨著橋板、風雨板、大梁、廊屋搭建完畢,一座上屋下橋的木構(gòu)橋梁橫跨在溪水之上。這座長11米、寬4.5米的木橋未用一釘一鉚,全靠椽、桁緊密銜接——這就是建筑學家所說的木拱廊橋。
此橋原名臨清橋,出資造橋的是當?shù)卮笞鍏鞘。這一年有吳氏兩兄弟同時考中進士,為激勵后人進取,族人將橋改名為雙門橋,取“雙門進士”之意。按照族譜記載,吳氏于公元1004遷來之前村中就有臨清橋(即今雙門橋)、莆田橋兩座廊橋。
▲ 大濟村雙門橋,古風依舊。
這么說,這兩座宋代廊橋比《清明上河圖》中著名的汴水虹橋還早100多年。 所有廊橋類型中,木拱廊橋的營造技藝最復(fù)雜,是我國古橋梁研究的活化石,是世界橋梁史上的絕品,其拱架由數(shù)百根直木穿插、編織、別壓、咬合而成,利用建筑力學科學地解決了大幅度拱跨受力難題。
▲ 一張圖,解讀“編木為拱”的秘密。
慶元境內(nèi),至今還保存著
21座木拱廊橋,以及眾多木平梁、石拱等不同類型的廊橋。慶元廊橋還有多個“之最”:有廊屋最長的單孔木拱廊橋
黃水長橋,有全國史料記載最早的木拱廊橋
雙門橋與莆田橋,有全國古廊橋分布最密集的村莊
月山村。
▲ 俯瞰月山村全景。
▲ 位于慶元縣東南部的月山村,猶如一處世外桃源。這里古代曾有10座廊橋,現(xiàn)存五座,名為如龍、來鳳、白云、步蟾、稈坑。
慶元,還有有確切紀年、現(xiàn)存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如龍橋,有全國現(xiàn)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橋蘭溪橋。
▲ 秋日的如龍橋。
▲ 青山掩映下的蘭溪橋。
今日的慶元已形成完備的公路交通網(wǎng)絡(luò),那些古廊橋就失去了原有的交通功能。但是,慶元人并沒有放棄廊橋這份沉甸甸的文化遺產(chǎn),他們依然在營造這種“疊木為拱”的古典式橋梁,依然將這里視為神圣的“橋廟”和公共信仰空間。
▲ 慶元廊橋工匠正在修復(fù)始建于明代的裊橋。
“菇神”,一個專屬于慶元人的神祗古代慶元,凡有廊橋,必有廟宇。廟宇中供奉的是鄉(xiāng)民膜拜的眾多偶像,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尤為顯耀。 大約800年前,一位被慶元人民尊為吳三公的人,發(fā)明了“原木砍花法”,成功栽培出世上最早的人工香菇,慶元就此成為世界香菇培植技術(shù)的發(fā)源地。吳三公也因此被抬上神壇,奉為“菇神”。
▲ 供奉“菇神”的西洋殿。
慶元縣五大堡鄉(xiāng)西洋村,明代廊橋
蘭溪橋頭,有一座叫
西洋殿的廟宇,其主祀的神靈就是吳三公,因此也稱
“菇神廟”。 明初慶元又迎來了另一位菇神
劉伯溫。劉伯溫是
處州青田(今麗水市青田縣)人,在他的建議下,
慶元、龍泉、景寧三地的香菇產(chǎn)業(yè)得到敕封,特許擁有香菇的經(jīng)營專利權(quán)。
▲ 食用菌基地。
慶元從那時開始,香菇產(chǎn)業(yè)空前繁榮,菇商走遍大半個中國,形成了以香菇種植和貿(mào)易致富的慶元菇幫。菇民十分感恩劉伯溫,于是也尊他為菇神,與吳三公同祀。 因為香菇經(jīng)濟,山區(qū)縣慶元成為商賈云集的地方,財富的聚集,也為明清以來的廊橋修建,提供了充裕的資金,F(xiàn)在看到的許多廊橋,是由菇民、菇商人、衣錦還鄉(xiāng)的官宦或報答家鄉(xiāng)或攀比顯富而建。
▲ 慶元龍巖香菇。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表明,慶元現(xiàn)存的很多廊橋始建于明代,跟香菇業(yè)的繁榮密切相關(guān)。 菇民外出闖蕩之前,一定要到西洋殿朝拜吳三公,帶著神靈的保佑,背井離鄉(xiāng),
跋涉于浙、閩、鄂、云、貴、川、陜等省。每逢農(nóng)歷七月十六到十九日,為西洋殿“香期”,十里八鄉(xiāng)的慶元菇民都要來此
聚集祭祀、演菇民戲、耍香菇拳、唱菇民山歌,同時洽談香菇生意、交流生產(chǎn)技術(shù)。
▲ 西洋殿“香期”的菇民戲。
今天的慶元縣,依然在傳承前人創(chuàng)造的這份基業(yè),其年產(chǎn)香菇干品約10000噸,約占全國的1/15。因為香菇產(chǎn)業(yè)的優(yōu)勢,這里也成為了全國最大香菇生產(chǎn)和批發(fā)集散地。
▲ 食用菌集錦。
你未必知道慶元,但幾乎每天都在跟她打交道。除了香菇,這里還是中國最大的鉛筆生產(chǎn)基地、最大的竹木制品基地之一。平時你用到的大到竹木家具,中到竹制涼席,小到砧板、筷子,可能都來自這個地方。
最好吃的黃粿,慶元必須第一!
多年以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尋找美食的秘訣:到多省交界地帶去!
慶元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她與福建壽寧、政和、松溪交界,與江西玉山縣相隔也不遠,香菇集散地的身份,又吸引了周邊省份的菇農(nóng)、菇商的不斷到來,潛移默化中,將他們的文化輸入到這里。 浙江其他地方的人到了慶元才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飯菜之中,總是能找到浙江鮮、江西辣、福建香的多味組合。
▲ 炒黃稞。
黃粿,是浙西南一帶流行吃的美食,又以慶元最好吃。
一到年底,慶元人便開始制作黃粿,人們上山砍來一種叫柃木的灌木,燒成灰后瀝取其汁,將粳米浸泡其中,直到米色變得橙黃,再經(jīng)沖凈、蒸熟、戳搗、揉壓、切條等工序制作而成。米粿用肉絲、青菜、冬筍、香菇絲等佐料爆炒,黃橙橙,亮晶晶,清香四溢,柔韌可口。 比起黃粿,慶元社粿的制作更有神圣的儀式感。 “一都饅頭二都粽,三都社粿滿村送。”這是慶元的兩句民謠,說的是每逢春社,慶元就有烙社粿的習俗。 ▲ 社稞,是慶元人獨有的小吃。供圖/慶元縣文廣旅體局
人們把事先泡好的秈米和糯米用石磨磨成米漿,將山上采摘而來的鼠曲草洗凈,搗碎,加入米漿之中,再加入蘑菇干、筍絲、瘦肉末、蔥等攪拌均勻,在油中烙成圓形的薄餅形狀,烙好一面,翻個身,繼續(xù)烙另一面,等到兩面都熟透便大功告成。一口咬下去,酥酥的,滿嘴噴香,非?煽凇
▲ “菇城”慶元,怎能少了炒香菇?
坐擁“世界香菇發(fā)源地”桂冠,慶元的美食菜肴中,一定少不了菌菇的參與。慶元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質(zhì),所有食材無不帶有草木的清香,再加上香菇和野生菌等佐料,可以輕易地讓慶元的味道與眾不同。
▲ 灰樹花燉豬手,慶元人稱為“妙手生香”。
各種香菇和野生菌齊齊登場,以
炒、燉、蒸、炸、燴等各種烹飪方法創(chuàng)造出了
“百菇宴”,據(jù)說吃一次,就能品出200多種口味。 凡遇節(jié)氣、必有佳肴。剛剛過去的立夏,慶元農(nóng)家會專門烹制
立夏羹。其他如
春節(jié)吃年糕、清明吃粿、四月初八吃烏飯、端午包粽子、七月半炊米饅頭等等?傊,慶元人的胃口一直圍繞著二十四節(jié)氣在轉(zhuǎn)。
▲ 慶元烏米飯。
必須提醒吃貨,要體驗典型的浙江口味,慶元不是第一選擇。 這里的飲食頗有“山城”風味:宵梅、油菜火鍋、泥鰍芋頭火鍋、酒糟肉、酒糟大腸等,多數(shù)都有點重口味——再拌上一些當?shù)厝俗灾频?b>辣椒糟,如果你能吃得津津有味,那么恭喜,你已經(jīng)算得上是半個合格的慶元人了。
▲ “山城”慶元的特色油菜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