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時候,大地藝術節(jié)首個中國項目正式落地桐廬!
也許有人對大地藝術節(jié)不太了解,我簡單介紹一下。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jié),由著名藝術策展大師北川富朗先生發(fā)起并擔任藝術總監(jiān),是當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水準最高、影響力最廣泛的國際性戶外藝術節(jié)。
它以農(nóng)田為舞臺,以藝術為橋梁,連接人與自然,探尋地域文化,以此來重振日趨落后的鄉(xiāng)村。
以藝術激活鄉(xiāng)村社區(qū)
我們熟悉的瀨戶內(nèi)海國際藝術祭,也是由著名藝術策展大師北川富朗先生發(fā)起的。
因為這些藝術家的努力,小島發(fā)生了很多變化。
比如瀨戶內(nèi)海國際藝術祭的活動會場之一的男木島,過去常住居民只有20人,而伴隨藝術節(jié)影響力的擴大,不少外來游客被小島的風光吸引,留了下來。
現(xiàn)在島上有200位常住居民,第一座島上小學也建立完成。
這些年來,因為大地藝術節(jié)的存在,很多日本本土落后的鄉(xiāng)村被重新激活。
我喜歡北川富朗說的一句話:“這是一個與金錢無關的世界,要是這個環(huán)境如此惡劣的地方也能成為一個烏托邦的話,哪怕只有一瞬間,我都想把它一直這樣做下去。”
《花開妻有》草間彌生
而大地藝術節(jié)終于要跨出日本,來到中國,第一站選的就是桐廬(注:因疫情大地藝術節(jié)推遲到今年8月舉行)。被選中作為展區(qū)的桐廬村鎮(zhèn),有些已經(jīng)有藝術家、設計團隊進駐,開始做整體的改造。
有了藝術的加持,桐廬的這些鄉(xiāng)村應該會更美好。
第一站:石舍村
進入正題,來聊這次的探村發(fā)現(xiàn)。
這一次桐廬的行程安排,我主要放在石舍村和青龍塢。兩個村子相隔不遠,差不多十分鐘的車程,安排一次兩日游剛剛好。
石舍村比較特別的,是村子在富春江鎮(zhèn)的最深處,緊貼山崖,由于過去交通不方便,完好保留下了一批景觀性明清古民居。
我從杭州市區(qū)出發(fā),差不多1.5小時到達石舍村。
進入石舍村前,會先看到高處的一個觀景臺。從上往下,可以俯瞰全村的村貌,它的建筑是徽派建筑的風格,馬頭墻、天井廳廊,看起來氣勢就很足。
從觀景臺沿著石階往下走,先看到的是老年活動中心,旁邊有一家經(jīng)營”米篩爬”的小店。
古村的點心店
也許是因為冬天的關系,石舍村看不到什么游客,周日過來,店鋪外冷冷清清的。
店門口除了關于“米篩爬”的介紹外,還貼著青龍塢去年音樂雅集的海報。
走進屋內(nèi),沒有其他人,就我們一桌。
阿姨很熱情,起身給我們煮湯去,老屋內(nèi)的光線特別好,窗臺上還窩著一只阿姨養(yǎng)的貓,懶洋洋的,不愛搭理人。
“米篩爬”是石舍村當?shù)靥赜械囊环N小面食,吃起來的感覺有點像杭州的面疙瘩。這里的米篩,是一種農(nóng)村里用來過糧食的農(nóng)具,它是用毛竹編成的。
而“米篩爬”,就是利用篩子,來制作成的螺旋狀的面食(感覺很像意面)。
差不多十多分鐘后,“米篩爬”出鍋,里面還搭配了一些青菜、咸肉、筍干,味道就很像家里煮的面湯,有點濃稠,喝起來暖暖的。
走出“米篩爬”的小店,進入到村子里。
村中由一條老街貫穿南北,古民居分布于老街兩側(cè),沿著江邊,一路還能看到一些當?shù)貍鹘y(tǒng)的小吃店。
除了“米篩爬”之外,當?shù)氐奶厣〕赃有灰湯粽。
用旱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nèi)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湯中一段時間(6小時左右),提出來煮熟,就是帶堿味的灰湯粽。
灰湯粽對于桐廬人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家鄉(xiāng)味道。
古民居
石舍村的古民居很多都是開放的,游客可以自行參觀,但有一些民居內(nèi)仍有居民在居住,進入的時候需要留意。
村里最有名的古建筑是“存仁堂”、“精義堂”和“厚載堂”。存仁堂為二進五間兩廂磚木結(jié)構(gòu)樓房。
可以看到屋檐上仍點綴著精美的獅子,整體的布局像是個三合院。
除了傳統(tǒng)木制結(jié)構(gòu)的老屋外,石舍村少不了石頭屋。這里總結(jié)起來有三多:石屋多、石徑多、祠堂多。
沿溪而住,河里的鵝卵石、山上的巖石都成了村民造房子可以取材的對象。
文藝小店
石舍村還被稱為“藝術之村”,幾年前一批藝術家、民宿主來到這,他們在村子里開起了民宿、酒館、書屋。
于是,這個古村里有了另一種生活氣息。
這些有趣的人湊在一起,他們會在村子里舉辦書畫、布藝、陶藝、攝影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展,也會舉行讀書會、音樂會、鄉(xiāng)村市集等活動。
灑秀,就是石舍村的“文藝角”,里面以圖書館和藝術空間為主,可以坐著看書、喝咖啡。
村里還有一些手工藝小店,像是“三只蝸牛”等, 但因為冬天淡季的關系,很多沒有開放。
如果是夏天來的話,可以住在當?shù)氐拿袼蘩,每日都可以去溪邊玩水,應該也很快樂?/div>
散步地
石舍村不大,但還是挺適合散步的。
我的游覽順序是自上而下,從觀景臺到古街,再從古街沿著石階往下走,來到溪邊。
這里的河流也非常有特點,很多河床就是完整的一大塊。
環(huán)村而過的溪流,名叫蘆茨溪,是從高山上流下的溪流。從石門里出來,可以踩著石頭過河,河的另一邊,一路能看到村民們的蜂房,里面養(yǎng)著蜜蜂,還有一些儲藏蜂蜜的蜜罐。
沿溪的兩邊,因為陽光好,村民們都在晾曬番薯干、魚干。
村中的竹林小道,則通向馬嶺古道,這條古道始于浦江縣虞宅鄉(xiāng)馬嶺腳村,一直到桐廬蘆茨埠,蜿蜒于浦江 、建德 、桐廬三地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全長有20多公里。
如果喜歡戶外運動的,也可在這住下,花一天時間在山間漫步。
由于晚上我們沒有安排住在這里,所以就沒有走古道。
第二站:青龍塢
離開石舍村,我們沿著210省道往青龍塢的方向開。
一路上,還經(jīng)過了另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古村,進入村子,完全是因為被一座酷似“廊橋”的建筑吸引。
村子未經(jīng)開發(fā),但里面的氛圍也很好。
我原本只是想找一個角度來拍橋,但走到橋底,意外看到了村里的千年柏樹,還有一大棵正開放的梅花,那個剎那,我忽然能感受到一些自然呈現(xiàn)的靜謐的力量。
桐廬像這樣的寶藏村莊應該還有很多,值得好好探尋。
再往前,經(jīng)過蟹坑口的隧道,開一小段山路,我們就進入青龍塢。
青龍塢是一個百年古村,它藏匿于山林深處,過去因為交通閉塞,所以很少有外人進來。
當?shù)氐拇迕裱叵,從高處俯瞰,這條溪水的形狀很像是一條青龍,而“塢”則指地形,這里四周高,中間凹起。因此村子取名青龍塢。
青龍塢最美的時候,是起霧時。當山間下過大雨后,云霧常徘徊在層層梯田上,讓人覺得在這黃泥夯土的村落深處,真的有一條小青龍住著。
從山下到山間深處,現(xiàn)在差不多有十多家民宿聚集在這(外婆家創(chuàng)始人吳國平的第一家民宿也在這)。但和莫干山不同的是,這里的民宿風格相對都比較統(tǒng)一,他們保留了這個百年村落的原始樣貌,而只在老房結(jié)構(gòu)上去做一些設計。
村子給人的感覺,會與麗水松陽有幾分相似。
言幾又膠囊旅舍書店
住在這里,我真的是被這里的書店吸引,我是個書店控,前段時間剛推薦過【杭州書店集合
沒多久,我就看到了“言幾又”的首家山野膠囊書店,這家書店融合了日本旅舍的Book&bed的理念,書店不僅能讀書,還能住宿,書店里有很多獨立的音樂、冥想空間。
這家書店的設計也很出彩(入圍了Architizer A+全球建筑大獎 ),設計師挑空了大廳,選用了大片的落地玻璃。
高挑的書架與波形板房子,讓空間感覺是流動的。
錯落有致的空間交互、開放的閱讀空間,陽光照進玻璃的時候,在里面讀書真的太治愈了。
書店的前臺,也是民宿辦理入住的區(qū)域。
因為冬天算是桐廬的旅游淡季,所以我?guī)缀跻才霾坏绞裁磥泶蚩ǖ挠慰,讀書的體驗非常好。
而二樓和三樓的住宿區(qū),還沒有正式對外營業(yè),只在每天整點開放十五分鐘。
有了書店,即便冬天只是宅在民宿里,也不會覺得無聊了。
隨時隨地,我都可以來山間書店坐著,喝一杯咖啡。
晚上路過書店時,看到那一束亮起的光,內(nèi)心也覺得很溫暖。
流云鄉(xiāng)墅
這一次我住在了最深處的這家流云鄉(xiāng)墅,它比較特別。
它屬于是放語空鄉(xiāng)宿文創(chuàng)綜合體的一部分,也是桐廬大地藝術節(jié)的領創(chuàng)項目之一。
住宿區(qū)的改造由英國建筑師Justin完成,它以西方視角改造了東方夯土民宿,用玻璃升高了屋頂。
遠處望去,屋頂仿佛“漂浮”起來,高高低低的窗戶,看起來就很有趣,這樣的處理也讓房間的光線更好。
四棟鄉(xiāng)宿中,“庫房”原來是村中的倉庫,改造為了全景房!霸S家”、“仰家”、“麗花家”都是以房東的名字來命名。
而從書店走入住宿區(qū),還能看到一棟特別的建筑,上面寫著“豬欄”,這棟是老板的私宅,他是上海人,一年差不多有300 天都會住在青龍塢。
有時候看到客人,他也會出來跟你聊上幾句。
進入住宿的地方,可以看到這里保留了不少原先農(nóng)作的工具、房東的老家具等。
一層有兩間房,二層也有兩間,如果是家庭、朋友出行,還可以包棟,感覺挺方便的。
進房后,仍能看到以土墻為主題的背景墻,而家具選用了“尖叫設計”品牌的原創(chuàng)家具,用了比較跳躍的色彩。
不過,冬天住在山里的夯土屋,容易有臭屁蟲,它們能從各個角落鉆進溫暖的屋子,所以住宿的話一般管家都會盡量安排在一樓(大家不要主動選閣樓)。
一些藝術裝置
青龍塢的改造,歷時整整三年。
住宿區(qū)外,已經(jīng)能看到不少藝術家留下的作品。
比如一個人的美術館、梯田里的云舞臺、流云廊、主題民宿、餐廳、一庭亭(茶室、VIP膳房)、結(jié)緣堂、瞭望塔……
房間里會有一份詳細的介紹和指南,也可以讓民宿的管家陪著你四處轉(zhuǎn)轉(zhuǎn)。
《流云廊》,日本新生代藝術家藤本壯介作品,流動的云朵是他對于青龍塢的印象。
美術館,會定期舉辦一些展覽活動。
使用了3D打印技術完成的《倒影之石》。
書店門前,還有幾個行走的小人,據(jù)說山上起霧的時候,能夠騰云駕馭。
走出住宿區(qū),沿著山路走還會有一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
《結(jié)緣堂》 是著名建筑設計師俞挺(代表作:上海思南書局、蘇州鐘書閣)的作品,7200米長的碳纖維紅線,全部用3D打印完成。
火焰的中心居然還有一個二維碼,據(jù)說掃一掃還可以在線搖簽。
CreatAR Images
紅薯洞,不是藝術作品,是村民們冬天儲藏紅薯的地方。
《瞭望塔》 香港建筑師林君翰作品,雙年展后他選擇了定居桐廬。
再往下走,還能看到沿途有一座好看的吊橋,橋的另一端,應該通向另一座民宿。
管家告訴我,對于青龍塢的改造,仍在進行中。未來的云市、土灶酒吧、盜夢之泉(溫泉泡池)、靜修空間……這些空間正在準備之中。
如果一切順利,等今年八月大地藝術節(jié)開始,就能一一看到了。
餐廳
最后,聊聊吃的部分。
住進青龍塢,其實大多人都不愿意再往外跑了,宅在里面真的很幸福。
不過目前這片藝術綜合體內(nèi),只有一家小餐廳,在言幾又書店的旁邊,只面向“流云鄉(xiāng)墅”的客人。
這邊都是預約制,管家會按照150/人的人均來排餐,吃的都是村中新鮮的食材。
冬天來桐廬的人真的會比較少,晚上的時候只有我們一桌。
管家安排的晚餐是:一鍋土雞湯、一條鱸魚、一份炒荷蘭豆、一份蒸蛋。
吃的比較簡單,炒制的時候也不放味精,味道也比較樸素。
正好餐廳最近有在嘗試浸一些自己的燒酒,就拿來給我們試了幾杯。
口感很像我們家之前做過的蘆稷燒,甜甜的,不會特別烈,喝上兩杯,身子就暖了。
早餐可以在餐廳吃,也可以選擇在客房吃。阿姨會提前準備好。
早餐一人一份,基本就是粥+粗糧+水果+谷物的搭配,看起來挺健康的。
吃早餐的時候,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只放養(yǎng)的貓咪,每天餐點來餐廳要食。
吃完后,就和貓朋友去玩了,一天也沒蹤影。它的脾氣不算好,因此不能隨意擼貓,只能觀望。
在青龍塢短暫待了一天以后,我也結(jié)束了我的周末放空游。
我的自駕路線
總結(jié)
總結(jié)來說,冬天去桐廬有利有弊吧,好處是人真的很少,村子里都很清凈,適合約朋友一起來這躲兩天。呼吸自然、聊天、看看藝術品、看書。
不好的地方,也是沒有人氣,有點荒涼的感覺,有一些店會不開門,美術館也沒有活動,適合喜歡安靜的人來度假。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比較推薦杭州以及浙江周邊城市的人自駕來桐廬玩,最近這段時間,外省的人進來會比較麻煩,不僅要提供核酸報告,有一些村子也有規(guī)定暫時不接待外省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