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自駕去了趟上海,為了看國內(nèi)最大規(guī)模的徐冰個展—“徐冰的語言”。
展覽地點在浦東美術(shù)館,看展要提前在公眾號上預(yù)約,門票150元/人。
傳說是“史上最燒腦的藝術(shù)展”,確實挺燒腦的,展覽有18大板塊、70多副作品,囊括了版畫、素描、文獻記錄、手稿、影像等等。
不過都看得懂。作為大學(xué)時期就混跡于各藝術(shù)場館的文藝女青年,我依然不敢說自己能看懂藝術(shù)。不過徐冰這個展覽,真的能看懂,就是要帶著腦子去看。
照片拍的不全,簡單分享下。
《天書》
這件作品從動工到制作完成用了四年時間,創(chuàng)作出約四千個“偽漢字”。看似精美的典籍卻讀不出任何內(nèi)容,不禁感慨“藝術(shù)就是自由而無用的靈魂”。然而這個想法很快被后面的作品打臉。
《A、B、C…》
26個英文字母的漢字表達(dá)
哈哈,小時候?qū)W英語的“損招”竟然成了藝術(shù),我都讀明白了。
《轉(zhuǎn)話》
從一篇中文開始,譯成英文,又由英文譯成法文,再由法文譯成俄文,再依此譯成德文、西班牙文、日文、泰文,再譯回中文。最后將前后兩篇中文作對比,看看出入有多大。
《地書》
有天書就有地書。地書是一堆神秘的符號,用小圖標(biāo)來表達(dá)生活,類似我們的微信表情包吧。展廳里有個數(shù)米長的紙卷,貼滿了五顏六色的生動的小圖標(biāo),是徐冰幾年來的日記。
地書果然很接地氣,連蒙帶猜都能看明白,可能小孩子比大人看得更明白,因為小孩子的想象力更豐富。
還有電子化的“地書”,據(jù)說未來可以成為元宇宙語言。想想也是,元宇宙里大家用圖形交流,也不用外語,也不用翻譯。
造價不菲的《鳳凰》
超級巨大的兩只鳳凰,渾身披掛著閃閃的彩燈,展翅飛翔…據(jù)說要幾個億。
走近一看,都是由工地上的各種廢舊材料拼湊而成,肉眼可見的有挖掘機的翻斗、機械臂,廢舊鐵皮、塑料膜、鋼筋,滅火器......
還有鳳凰的資料以及在哪些國家展出過的記載
還有《
芥子園山水畫卷》、《文字寫生》、《漢字的性格》……等等板塊,需要細(xì)細(xì)琢磨。
最后的收獲,買了兩本書、三盒口罩、一把雨傘、兩枚胸章,都是這次展覽的周邊。
現(xiàn)在去上海不算麻煩,到了后做一次hs~回來后比較麻煩,要三天三檢,還不能去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