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更新于2014-02-23 06:16:34
1776
閱讀
1
回復
    一、松柔
    松柔是太極功夫中最基本的要素和特征?梢哉f是個“門坎兒”。開始學拳即要求松柔,到高級階段后仍是如此,它貫穿太極功夫的始終,離開松柔,太極拳的所有要領都不會做正確,更談不上得到太極功夫。太極拳的松,是周身內外之松,是在意念的虛領下節(jié)節(jié)松開,無絲毫死硬僵固之意,但又松而不散,松而不亂,松中有神,松中有連。太極拳的手法、身法、底盤、整勁等,所有的基本功法和圓活、輕靈、揮厚的狀態(tài),以及知覺功夫和內勁功夫,都離不開“松”。
    有些人認為,不使勁就是松,這是不準確的。松是指精神上和形體上全面的徹底的放松,達到“松凈”狀態(tài),即徹底的放松干凈,不存半點拙力笨勁,這是一個無限追求的過程。人在練功之前,關節(jié)發(fā)硬,拙力橫生,是很難放松的,即使有一定的功夫,若沒有真正得到松的要領,仍會處于自以為松而實際并未松開的狀態(tài)。如對敵之時,或因急于求勝,心浮氣躁,在動作上強壓于人;或因怕處于被動位置,便強拔硬挺,出現(xiàn)“頂牛”現(xiàn)象。須知“由己則滯,從人則活”,松柔功夫高深者對敵時能隨屈就伸,做到“舍己從人”。而不至于“舍近求遠”。有些人教拳或學拳,一開始就從“用”入手,實屬不當。正確的練法應當從“松”入手,自始至終,在每招每式中悉心體會“松”的感覺,使每個動作要領都能在意念的引導下,用放松的過程去完成。這種練法雖然在某一階段看起來進步很慢,但這是真正太極功夫的開始。相反,不正確的練把人引向歧途,以致于“學拳容易改拳難”。松則靈,松得越好,靈敏度越高,以至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境界。正如試驗室所用的分析天平,之所“比大秤靈敏,主要是因為它的設計精密,松滑無礙。人體在“松”的狀態(tài)下,腰胯自由靈活轉動,各個關節(jié)輕靈無滯,筋骨順臺,氣脈貫通,意無間斷,各種功夫勁法才能準確到位。同時,只有“松”得好,才能沉得好,形成一動俱動的整體之力。若有邪橫硬力未除,則會出現(xiàn)凹凸、斷續(xù),消減太極內力的發(fā)揮。有些人認為,“松”只有“化”的功能,這是不全面的。
    “松”不僅是“化”的前提,同時也是“發(fā)”的必備要素。舊時用人力打夯,幾十人同時用力將夯高高舉起,然后全身帶動手臂往下松抖,類似拳法上的松肩墜肘,以丹田之氣發(fā)生催力,貫于夯體。其沖擊效果遠遠大于用手機械地將夯體硬壓下去。在“松”的基礎上,通過內在意識統(tǒng)領,使整體協(xié)調一致,便可產(chǎn)生“柔”勁。猶如竹條,根根纖維將其他組織均勻地串聯(lián)起來,使其整體富有良好的彈性。因此,練太極功夫與練習舉重、拳擊、健美者的肌肉結構特點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說,真正太極功夫上的“松”和“柔”,是在內意境領和內力充貫下的“松”和“柔”無絲毫滯重,無剎那間斷,外觀如行云流水,內察卻柔韌剛強,完全不同于只重外在表演的“松”與“柔”,更不同于雜技中的“柔術”。
    只有在松柔的狀態(tài)下,才能使人體爆發(fā)出驚人的力量。我常常想起小時候看到的車把式揮鞭馭馬的情景。馬鞭子的鞭桿是用彈性很好的合股竹竿而制,其頂部再綁上一截更細更柔,彈性更好的細竹枝,行內人俗稱“小鳥”(固其極松軟,顫顫抖抖,似雀躍之狀而得名)。“小鳥”頂端系垂著鞭繩,鞭繩末端為鞭梢一車把式揮鞭發(fā)力前,往往先將鞭子在空中舞動起來,使“節(jié)節(jié)松開”的鞭桿、小鳥和鞭繩、鞭梢形成一個整勁,“蓄勁如開弓”,然后再用力打擊,此時鞭把往下?lián)]動的帶動力,通過鞭桿的杠桿力和“曲中求直”的彈力得到放大和后續(xù)延長,再通過靈活的“小鳥”,“周流無礙”地傳給鞭繩,最終集中貫注于鞭梢,“發(fā)勁如放箭”,經(jīng)過數(shù)次放大和加壓,自然會爆發(fā)出驚人的能量。因此好的車把式有時一鞭下去甚至能將烈馬致于死地。而換成銳器刺,造成的創(chuàng)傷,也未必有鞭打的傷害太。此例雖不及“弓箭”之喻更接近太極蓄發(fā)之勢,但鞭桿之柔韌,“小鳥”之靈跳,鞭繩之松軟,以及整體傳遞發(fā)力時的情狀,也直觀地說明了太極功夫中“松柔”、“輕靈”的基本要素為其根在腳(鞭把)、發(fā)于腿(鞭桿)、主宰于腰(十烏)、形于手指(鞭蠅及鞭梢)的完整一氣,較為形象地體現(xiàn)出太極勁“極柔軟,然后極堅剛”的勁力升華過程。

【太極--松柔、知覺、內勁】(轉)-02
 
【太極--松柔、知覺、內勁】(轉)-02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1)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