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二維碼
更新于2023-05-10 17:41:20 IP歸屬地:浙江
14694
閱讀
0
回復
徐克的新片終于官宣了。

《射雕英雄傳》,主演肖戰(zhàn)、莊達菲。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概很多人都松了半口氣吧。

謝天謝地,終于是部武俠片了。

畢竟。

他的上一部電影,還是創(chuàng)造了記錄,但同時陷入爭議的《長津湖》系列。

徐克沒繼續(xù)拍主旋律算是粉絲的一大心愿。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這玩意,“費”導演,尤其是香港導演。

比如說麥兆輝,拍出過《無間道》之類的經典警匪片,但21年后的今天,他的《檢察風云》豆瓣只有4.9。

比如說彭順,拍出過《見鬼》之類經典恐怖片,但21年后的今天,他的《驚天救援》豆瓣都不敢開分。

而兩者的票房,至今仍徘徊在5000萬上下。

21年的時間,說長不長。

但改變一個人,卻可以很徹底。

當這些黑幫/警匪片或者鬼片導演徹底扎進主旋律的海洋里。

當這種港式主旋律,突然之間又徹底失靈。

當這些曾經獨當一面的導演最終變成了“爛片之王”。

我們不禁好奇。

這一切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

它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散發(fā)著花香的泥沼?


紅海退潮

不得不說,主旋律題材影片,是曾經讓香港導演們“起死回生”的。

還是拿徐克來說。

大眾口碑上。

從2001年開始,徐克電影在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僅有3部。

《智取威虎山》《長津湖》《水門橋》。

全部都是主旋律。

電影票房上。

貓眼統(tǒng)計,徐克導演的作品票房前五位分別是《水門橋》《長津湖》《西游伏妖篇》《智取威虎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圖源貓眼專業(yè)版APP

其中三部主旋律。

有了口碑才會有期待,有了票房才會有投資商遞錢,可以這么說,之所以《神雕俠侶》沒拍成而《射雕英雄傳》拍成了,兩部《長津湖》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其他人呢?

林超賢。

《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都超過了8分,票房更是驚人,《長津湖》(聯合執(zhí)導)歷史第一,《紅海行動》歷史第十一。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圖源燈塔專業(yè)版APP

接下來的作品,光是這兩年就有5部在列。

劉偉強。

《中國醫(yī)生》《中國機長》都是十億起跳,其中《中國機長》更是接近30億的票房。

這兩年,他還有《上甘嶺》和《雪龍?zhí)枴窚蕚渖嫌场?/div>
就像于冬曾經說的,如今港片頹勢,他要和香港導演一起在新的領域再創(chuàng)輝煌。

他們的確做到了。

自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開始。

一套B級片/類型片的主旋律打法在香港導演群體里駕輕就熟,暴力共煽情一色,血漿與笑點齊飛,陳國輝的《烈火英雄》、李仁港的《攀登者》、成龍的《辛亥革命》、麥兆輝的《非凡任務》,以及前面提到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 《紅海行動》《建軍大業(yè)》《中國機長》,一部比一部“生猛”。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其中2017年劉偉強導演的《建軍大業(yè)》,主打視覺上的爽,要炸出花樣。

僅南昌起義一場戰(zhàn)役的拍攝鏡頭數就近乎3000個,最終整部戲的戰(zhàn)爭戲份占全片近40%;在三河壩戰(zhàn)役中,創(chuàng)造出單鏡頭200炸點在一分鐘內同時引爆的壯觀景象。

林超賢的主旋律三部曲,也都是炸翻了天的。

《紅海行動》

感覺像什么呢?

之前,主旋律就像一盤寡淡的素菜,要求健康,且無雜質,人人都不愛吃。

但香港導演來了之后,把這盤菜一股腦倒進了麻辣火鍋里,加入各種調料,越來越重口,人們也越吃越香。

而到了《長津湖》。

火開到了最大,料加到了最猛,你甚至感覺到那已經不是辣了,而是直沖天靈蓋。

炮火幾乎從未中斷,一浪接一浪的感官刺激,直至結尾。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問題是,這樣一來,誰還能吃得了下一盤菜?

是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徐克,親手把他盤的這個席,給掀了。

把重視覺奇觀的主旋律之路給走死了。

以至于后人無法跟隨。

沒招了。

只好拋棄重口味的佐料,輕裝前行。

但是接下來。

去年國慶檔。

《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搜救》四部齊上陣(其中兩部由香港導演操刀),最終只有饒曉志的《萬里歸途》以15億的票房勉強守住了“主旋律商業(yè)大片”的臉面。

這次退潮之中,頹勢最為明顯的則是由香港導演的主旋律影片。

譬如羅志良導演+甄子丹主演的《搜救》,不僅在檔期內票房墊底,還以3.9的低分成為羅志良電影生涯中口碑最爛的作品——

好于0%的劇情片,4%的災難片。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今年五一檔。

《長空之王》《廉政風云》《驚天救援》三部齊上馬(后兩部香港導演作品),其中只有《長空之王》一部票房超過了5億。

其中《驚天救援》,目前只有3.8千萬的票房,坊間已經開始紛紛猜測片方得虧多大。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這里還不算陳嘉上的“撲街”之作《暴風》,3千多萬票房,林德祿的“創(chuàng)歷史”之作《掃黑行動》,豆瓣僅僅3.7。

香港導演拿掉了那層B級片的皮之后,人們忽然發(fā)現,這菜,也太沒營養(yǎng)了吧。

就像人們對林超賢《緊急救援》的吐槽。

情緒支撐中空,再緊張刺激的大場面,也必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

一代導演,就此被拋棄。


陷入泥潭

拋棄的原因當然和人們對主旋律的“需求”有關。

主旋律是什么?

不但有歷史題材,還有現實題材。

它曾經在市場的盛況前所未有地高漲。

能占到年度票房總額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譬如去年的情況,有博主統(tǒng)計發(fā)現——

“每3塊錢票房里有1塊是屬于主旋律影片的”。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圖源@做電影的連城易脆

但好景難長,潮起,也潮落。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主旋律重鎮(zhèn)國慶檔,票房越來越低。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為什么?

一個詞:疲勞。

早年,香港導演的主旋律是靠“技術”贏得了觀眾的“芳心”。

比如《智取威虎山》。

徐克將電影改得很有“娛樂性”——

拍出武俠片&漫畫風的快意爽感。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尤其是座山雕的老巢。

無論從造型還是對白上都完全是徐克式奇思妙想的產物,看不出半點以往主旋律的影子。

除此之外,才是飛機大炮,槍林彈雨。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但后來的人,基本上只學了后者的一招鮮。

只有視覺奇觀了。

吃一頓火鍋可以,一天三頓,一連幾天都吃火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受不了。

味覺疲勞了。

于是人們會去尋求其他口味,譬如情感力量。

也是因此。

《中國醫(yī)生》明明質量不佳,豆瓣卻依然取得了6.9分。

而《萬里歸途》,更是給出一個相對有血肉的外交官——

他在最英勇的高光時刻,卻不可控地流露出人本能的恐懼。

但這是香港導演擅長的嗎?

顯然不是。

他們只是“技術工種”。

相對于情感表達,他們更懂得的是,如何掐準有限時間和成本,如何在繁雜的環(huán)境內完成實景拍攝。

林超賢就曾自信地說:“能用這種方法去拍電影,全世界只有香港。以前所有人都是這么拍的,我們很懂怎么去控制環(huán)境。”

他也會說:“我心中沒有主旋律,不懂主旋律是什么意思”。

盡管這話或許有點揣著明白裝糊涂,但確實可以窺見“打工人”的心態(tài):我只是完成我的工作就好。

于是當觀眾的熱情退潮,不再熱衷于追逐視覺奇觀,他們毫無疑問就沒有什么立足之地了。

有人重尋他路。

比如爾冬升,拍了部情感向的《海的盡頭是草原》。

但更多的人,甘愿繼續(xù)做個流水線技術工。

比如林德祿的《掃黑行動》被網友精辟總結其“看似飽滿實則擺爛”的劇情:

100分鐘政治課+大G廣告+半分鐘高考英語聽力+五分鐘速度與激情+5分鐘港式動作+警察&黑社會女兒擦邊球愛情。

這次麥兆輝的《檢察風云》,同樣的——

從頭至尾都透著一股子“努力但應付”的雞賊,堪稱名導現身教學如何摸魚地完成拍片KPI。

動作戲強行安排,就算主角是不善武的檢察官。

炫技專用的飛車戲,不管是否符合人物性格邏輯,反正硬來。

好像,拍完了能上映就挺好的了。

我反而覺得是帶著我們往一個(明確的)方向走,省得拍出來沒法放映,浪費不少時間。

麥兆輝答“在內地與公安部合作拍《非凡任務》會覺得創(chuàng)作上限制大么”

沒有人在意。

自己走的這條路,究竟還能走多久。

他們就像陷入泥潭中的一群人。

明知道此路不通。

但為了路邊的花草香,還是一步一步地深陷下去。


回望對岸

回過頭來再看這群香港導演,似乎,你也無法苛責他們的選擇。

他們離開香港來到內地,正是香港電影最艱難的時刻。

那些年,他們外部喪失了臺灣市場,內部被好萊塢電影入侵,再加上接二連三的巨星離世,整個電影業(yè)都一片蕭條。

換句話說,他們來內地拍攝主旋律電影,是“求生”來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的離開,事實上,讓香港電影本身,更是雪上加霜。

他們的離開不僅是個人的選擇。

同時他們也相對地帶走了大量的技術工種,以及成套拍攝體系(尤其是港片一直以來是師徒制傳承)。

這讓香港新一代的年輕人,連學習、試錯的機會都沒有了。

留下的,只有一個蕭條的戰(zhàn)場。

于是。

一邊是賺得盆滿缽滿的景象。

一邊又是一窮二白的現狀。

兩相對比明顯。

但有意思的是,十年之后呢?

來內地拍攝主旋律的香港導演逐漸荒廢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畢竟,是人都有惰性。

在一個不需要什么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中待久了,自然而然就會荒廢掉自己的技能,再好的導演也會淪落成為一個“爛片導演”。

而與此同時。

香港本土那些無人幫助、獨自成長的年輕人,卻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不但是兩年之內,三部新導演作品屢破紀錄。

更重要的是。

新導演們的作品不約而同地走向了關照現實的道路。

比如前兩年的口碑之作——

楊曜愷的《叔·叔》、黃綺琳的《金都》、陳健朗的《手卷煙》、李駿碩的《濁水漂流》。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濁水漂流》

比如去年的“四字導演幫”——

何爵天的《正義回廊》,劉國瑞的《白日青春》,林森的《窄路微塵》,曾憲寧的《燈火闌珊》,賈勝楓《流水落花》。

所呈現的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新氣象”。

就像《正義回廊》。

奇案片在香港歷史悠久,劉偉強拍過(《香港奇案之強奸》),林超賢也拍過(《魔警》),但顯然,何爵天借的并不是“老前輩”們的經驗,走的也并不是“老前輩”的路。

它自翁子光的《踏血尋梅》長出。

并獨自成型。

9.3到4.9,只因這三個字
所以,港片能否再創(chuàng)輝煌我們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

“前輩”和“后生”的確是往兩個不同結局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只是不知道,這些被罵慘了的香港主旋律導演。

如今再回頭看一眼自己的城市,那個他們成長起來的,被他們拋棄,卻又再次復蘇的電影業(yè)。

是否會有一種悔意?

也或許。

他們會依然安于“享受”著泥潭里的花香吧。

來源:鳳凰網娛樂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