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了。”
“那,你能好好說話嗎?”
。。。。。。
對哦,總是聽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
那,你懂得如何跟孩子說話嗎?
-01-
在食堂里吃午飯的時候,我跟同事們聊周末帶孩子去哪里玩。
一個女同事突然嘆氣,懊惱自責起來,她傾訴了帶5歲兒子的無奈。
女同事上周末帶兒子逛商場,原本可以走扶梯上樓,她兒子偏要乘觀光電梯,同事卻嫌人多,嫌等電梯和擠電梯麻煩,但最終拗不過兒子,只得依兒子去等電梯。
等了幾部電梯,終于擠進去了,孩子是歡天喜地竄進電梯的,同事肚子里卻憋足了火氣。
剛進電梯,還沒等同事反應過來,她兒子竟然啪。啪。啪。。。把2樓以上的按鈕全按亮了,
同事說,她當時,感覺周圍的人臉上都掛著厭惡的表情,看著自己和兒子,那畫面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囧!
“你干什么呀。。。”女同事的怒火終于爆發(fā)出來,而且是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吼孩子。
她兒子一下子愣住了,前一秒著興奮的表情一掃而光,露出滿眼的困惑、迷茫。。。
看到兒子滿臉無助的表情,同事立即后悔,腦子里一片空白,心碎了一地。
-02-
是什么讓你生氣?
因為你跟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情緒管理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ABC理論,如下圖:
A表示事件;B表示大腦對事件的看法,即認知;C表示情緒反應,即采取的行為。
同一個事件A,因為人們對它的看法和理解不相同B,導致采取不同的行為和反應C。
在上面同事的例子中:
乘電梯是一個事件,女同事的認知是麻煩,孩子的認知是有趣,由于認知的不同,導致同事不愿意乘,而她兒子堅持要乘。
繼續(xù)分析:
同事的兒子按下電梯中所有樓層的按鈕是一個事件,同事的認知是搗亂、不文明,她兒子的認知是有趣,導致了同事對兒子發(fā)火,兒子則被嚇住了。
所以,導致同事生氣的原因,不是孩子按電梯,而是同事把按電梯的行為理解成惹麻煩和不文明,由于同事與孩子的理解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導致了同事沖孩子發(fā)火。
依據(jù)ABC理論,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是:
改變C最好的方法是改變B,只有改變你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才能看清事情本質,從而著手解決問題,而不是歸咎于發(fā)生這件事情的人A。
可惜,人們卻總試圖制止和改變別人的行為,結果造成許多無辜的傷害。
你生氣,是為了找到一個借口和理由怪罪別人。
-03-
你目的是什么?
罵孩子,不是父母的目的。想要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要明確說話的目的。
比如我碰到的一個案例,一個家長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孩子在學校打架了。
這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怎么搞的,居然學會打架了,這得好好教育。
晚上孩子回到家,家長拉著臉把孩子叫過來,陰沉沉地問他在學校里表現(xiàn)怎么樣。
孩子感覺到氣氛不友善,沒有明確地表態(tài),只是回答一般般。
“你說實話,是不是跟人打架了……”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么呢?你居然撒謊、打人,學壞了,還不老實交待。。。
于是,家長開始了對孩子的訓斥和說教。
這樣教育孩子的效果一般是:孩子要么被你嚇哭了,可能以后變得膽小,沒主見,什么事都粘著你;要么孩子不服氣你的說教,越來越逆反,跟你走得越來越遠。
這個家長找到我的時候,我問她為什么要批評孩子?
家長回答,因為孩子打架了。
我又問,為什么孩子打架了就要批評他?
家長回答,因為打人是不對的。
我又問,為什么做得不對了就要批評也?
家長有點不耐煩了,回答說當然是怕孩子學壞了。
我繼續(xù)問,為什么怕孩子學壞了就要批評他。
家長強忍住不對我發(fā)作,回答說那是自己的兒子,我為他好,當然要管他了,要教他,要關心他。
“那,你兒子感受到你的關心了嗎?”
孩子從你那里感受到的是關心、愛護,還是責備、恐懼呢?
這個家長想了好長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復我。
罵孩子不是談話的目的。
愛,才是我們真正要表達的。
可惜,你的表達方式,沒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04-
學會表達愛的方式
當你準備開始一段認真的對話時,
首先,想想這件事情會怎樣影響你和孩子的情緒,
其次,明確你想要達到怎樣目的,
然后,下面的步驟供你參考。
第一步,陳述事實,比如:你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你在學校里打架了;我看到你把電梯里所有的樓層的按鈕都按了一遍。
不要把陳述事實變成你的個人評判,比如: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你怎么這么調皮,你怎么這么不懂事,你沒禮貌,你不對。。。因為你的主觀評判并不等于事實,并不就是正確的,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對立。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比如:我擔心你打架會受傷,我擔心你打架會傷害別人;電梯到每一層樓都會停下來,會耽誤乘客上樓的時間,我們會著急的。
當孩子知道你的感受和想法以后,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在此之前,他們只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做出行為,這個行為對于他個人而言是合理的。
第三步,達成一致的意見。經(jīng)過前面溝通,孩子和家長往往都會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了,如果孩子太小,仍然不知道如何做,家長可以給出意見,比如在了解孩子為什么打架后,應該怎樣承擔后果,或者是否需要維護孩子的權利。
切記,意見要一致,不能是家長單方面決定的,也不要偽裝成平等的意見,要把孩子當作與你一樣平等的人,尊重他,給他自由,孩子才能形成的獨立而健康的人格。
其實,上面介紹的溝通方法,跟伴侶,跟同事,都是適用的。
會尊重孩子,就會贏得孩子的合作,能尊重孩子,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