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是飽滿的,立體的。一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會浪費,都有自己特別的意義。對于家長來說,千萬別用“無用”來衡量孩子的教育,你永遠也不知道它會在人生的哪個關鍵時刻幫孩子一把。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他的童年生活不該只有“學習”這一件事情,童年,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孩子的天性萬萬不能泯滅。而對于家長來說,如果只盯著孩子的學習,忽視了其它教育,揠苗助長、用力過猛,反而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非常不利!
不信?那功德君就帶你看看,這樣的教育究竟有多失。
明朝萬歷皇帝9歲登基。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毫不夸張地說,這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因此,皇太后經過慎重考慮,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時任內閣首輔大學士,是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德高望重,飽學多才,由他來擔任帝師,的確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既然是皇帝,理所應當要接受最好的教育,張居正深知責任重大,親自編訂教材為小皇帝授課,講述歷代帝王治國經驗。除此之外,他還任命了五名主講經史的老師、兩名書法老師,并設立起居注官,每天記錄小皇帝的一言一行,監(jiān)督學習情況。
萬歷皇帝
張居正為小皇帝請了全國最好的老師,并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小皇帝的學習任務很重,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時間,每天起早貪黑,誦讀經史,練習書法。次日考核功課,如果倒背如流,張居正就會大加鼓勵,稱頌天子圣明;如果背得結結巴巴,他就以帝師的身份嚴加質問,絕不含糊。
在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下,萬歷學習進步很快,尤其書法精進,十歲就能寫一手好字。在所有功課中,萬歷最喜歡書法,還把自己臨摹的字帖賞賜給大臣。張居正見此情景,卻憂心忡忡道:“陛下的書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不宜在這方面花費過多的精力,自古以來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目的非常明確,小皇帝將來長大后要管理國家,凡是與治國無關的,都是無用的學問,必須全部排斥。從此以后,張居正取消了書法課。老師義正言辭,理由充分,小小年紀的萬歷根本無力抗爭,不得不放棄了心愛的書法。
張居正
有一次,萬歷童心大發(fā),逃課去與宮女太監(jiān)玩耍打鬧。張居正得知后,竟如臨大敵,當做國家大事,馬上向太后匯報。結果,萬歷被罰向太后下跪,并向老師作書面檢討。為了把小皇帝教育成才,張居正殫精竭慮,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簡直操碎了心。他深信嚴師出高徒,經過這種嚴格的教育,萬歷一定能成長為一代明君。不料南轅北轍,事與愿違。
萬歷長大親政后,連續(xù)二十多年不上朝,身居大內,寧愿與太監(jiān)宮女嬉戲玩耍,也不理朝政,甚至不任命國家官員,導致國家機關長期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從萬歷開始,明朝逐漸走向衰敗。雖然此后還延續(xù)了三代皇帝,后世史學家大多認為,明朝實亡于萬歷,倘若要追究責任的話,張居正難辭其咎。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作為帝師,卻是一個失敗的教育家。
張居正和萬歷皇上(電視劇:萬歷首輔張居正劇照)
像萬歷這樣曠日持久消極罷工的皇帝,世所罕見。造成這種歷史奇觀,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也不能用“懶惰”兩個字來概括。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萬歷存在人格缺陷。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往往跟他童年時的經歷密不可分。
萬歷的不幸在于,小小年紀就做了皇帝,被所有人寄予厚望。因此,他不能自由成長,只能按照別人設計好的路去走:最喜愛的書法不能學,該玩的時候不許玩,不準有個性,不準有自己的思想……萬歷從小在這種極端壓抑的環(huán)境中長大,人格漸漸被扭曲,當他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后,這種被長期壓抑的個性,終于以另一種極端的方式發(fā)泄出來。
其實,在教育上,很多家長都犯了和張居正一樣的問題,他們天真地以為,孩子就是一臺機器,只要拼命灌輸,按部就班裝上一套先進的操作系統(tǒng),就能快速高效地運行。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個簡單的邏輯,孩子畢竟只是一個孩子,身心發(fā)育都暫不健全的人。所以很多家長雖然動機美好,用心良苦,可惜用力過猛,矯枉過正。這種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方式,最終會釀成災難。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明白這個道理,放緩急功近利的腳步,多方面的塑造培養(yǎng)孩子,畢竟,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盡力培養(yǎng)一個靈魂豐滿的孩子吧,這樣他的人生旅途才能邁步更穩(wěn)健、行路更長遠。
功德君想說:
每個人最大的功德就是養(yǎng)育好子女!
用心做好育兒過程中的每一件小事,
就是在經營自己的功德人生。
ps:如果您想看哪一類的文章內容,記得給功德君留言,功德君隨時恭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