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火車站,一個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去為一隊徐徐而來的火車扳動道岔。
這時在鐵軌的另一頭,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的方向駛進車站。假如他不及時扳道岔,兩列火車必定相撞。
這時,他無意中回過頭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正在鐵軌那一端玩耍,而那列開始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
是搶救兒子,還是扳道岔避免一場災(zāi)難── 他可以選擇的時間太少了。
那一刻,他威嚴地朝兒子喊了聲“臥倒!”同時,沖過去扳動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這列火車進入了預(yù)定的軌道。
那一邊,火車也呼嘯而過。
車上的旅客絲毫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曾經(jīng)千鈞一發(fā),他們也絲毫不知道,一個小生命臥倒在鐵軌邊上。
火車在轟鳴著駛過,孩子絲毫未傷。
那一幕剛好被一個從此經(jīng)過的記者攝入鏡頭中。
不久,德國一家電視臺出高薪征集“十秒鐘驚險鏡頭”活動。
許多新聞工作者為此趨之若鶩,征集活動一時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在諸多參賽作品中,這個名叫“臥倒”的鏡頭以絕對的優(yōu)勢奪得了冠軍。
獲獎作品在電視播出的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電視前邊觀看了這組鏡頭,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議論紛紛,10秒鐘后,每一雙眼睛里都是淚水。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德國在那10秒鐘后足足肅靜了10分鐘。
人們猜測,那個扳道工一定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
后來,人們才漸漸知道,那個扳道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忠于職守,沒誤工過一秒鐘。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兒子是一個弱智兒童。
他說,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訴兒子說:“你長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須有一樣是出色的。”
兒子聽不懂父親的話,依然傻呼呼的,但在生命攸關(guān)的那一秒鐘,他卻“臥倒”了。
這就是他在跟父親玩打仗游戲時,唯一聽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時,我被震驚了。
首先被感動的是這個父親在那一刻的選擇,相信世界上沒有幾個父親能在那樣危急的時刻做出這樣的選擇。
其次,被感動的還有那個孩子,在那樣危急的時刻,他服從了父親的命令。
當(dāng)然,你也許會覺得,那孩子被嚇傻了,那孩子是個弱智,他只會這么做。
然而,正是父親教給他的這個最簡單的動作,他學(xué)會了,并做的非常出色,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聽父母的話,并牢記在心,然后出色地去完成”,這句話聽上去稀疏平常,然而,真正能做到并一生去貫徹的孩子,有多少?
最關(guān)鍵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反思過,我們每天囑咐孩子那么多話,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對孩子有用的?有多少是我們自己在以身作則的?
我們的很多家長——
不許孩子上網(wǎng)打游戲,自己卻時刻刷著手機;教育孩子要孝順父母,自己是否又做到對年老的父母和顏悅色了呢;希望孩子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自己卻在韓劇、麻將中渾渾噩噩;
很多家長這么教育孩子:就因為爸爸媽媽小時候沒好好讀書現(xiàn)在沒出息,所以現(xiàn)在希望你能彌補爸爸媽媽的遺憾,好好讀書......
所以才有了——
學(xué)生因成績不好, 被家長罵笨,那我只能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我們常常說,每個孩子的后面,都站著一個家庭。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后面,站著的是“別人家的父母”。
望子成龍的我們,首先要做好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