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因其“貪”“殘”“野”“暴”的特點,以致人們談“狼”色變,唯恐避之而不及。
“狼爸”蕭百佑橫空出世的時候,他的教育方式惹起了廣泛的爭議,批評的聲音不絕于耳。
盡管如此,我還是旗幟鮮明地選擇做一名“狼爸”,挺好的。
當下,獨二代、“421”等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社會轉型,很多家長溺愛孩子。我家四代單傳,尤其是三個姐姐生的都是女兒,所以當我的兒子出生后,他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為了他的健康成長,一路走來,我一直特立獨行的堅持做一名“狼爸”,讓他的成長中有完整的體驗,因為我深知,生命中,不只有陽光,還有陰霾。
“狼爸”的教育也并不等同于很多人所理解的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體罰不是傳統(tǒng)家教的全部、更不是傳統(tǒng)家教的目的,體罰是師長、尤其是家長的權利。記得前些年,教育部曾頒發(fā)文件,賦予老師“批評學生的權力”,這不正是說明在學生的成長中是必須接受批評的嗎?同樣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也是必須接受適度的棍棒教育。當然,如果一個孩子能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哪個家長又舍得高舉起那棍棒?
有人以為似乎只要一有了愛和尊重,任何教育的問題都解決了。其實,溺愛的行為必然結出自私的惡果,對孩子極端溺愛,孩子就會慢慢走向自私。自私會排斥一切與之不一致的感情,包括親情。作為家長,如果一味地追求民主、平等,有些孩子就目無尊長,“水性柔,人們都戲弄之,所以多溺死者;火性烈,人們畏之,所以少有焚死者。
當孩子做了不合乎社會道德 標準、在社會共識中是原則性錯誤的事情時,必要的、恰當?shù)?ldquo;打”是必須的。但“打”應該是及時的、講分寸尺度的,有藝術的。我們每個人都會對被打的‘傷心’ 深有體會,就是得益于被打后的‘長記性’。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不但訓斥過學生,甚至還打過一個孩子的耳光。在他看來,只要對學生的精神成長有利,可以運用非常手段。老來得子的李雙江在一次訪談中,曾表示自己不舍得打兒子。如今,“不爭氣”的兒子讓他陷入了“養(yǎng)不教、父之過”的非議中。
只要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做一名“狼爸”又何妨?因為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永遠無法消除的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