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TPMS胎壓監(jiān)測(非ABS估測)基本出廠標配了,沒配的,大家也傾向于加裝,不貴。
我是10幾年前就加裝的,那時候2000多一套。
當(dāng)時的老司機都很鄙夷。說:踢一腳/瞄一眼就知道的事情,何必花錢?扒胎動平衡,幾年還得換電池再次扒胎動平衡。。。
我其實更鄙夷他們的故步自封:別的不說,難道掌握胎壓僅限于出發(fā)之時?那有何意義?
但所謂“踢一腳”到底感覺如何,我也一直沒嘗試。心想大概和捏/壓自行車胎一樣,可以判個大概齊?
就像再沒經(jīng)驗的女人,你是黃瓜還是香蕉,上手便知——更別說萎男了,那是空心針頭扎了胎,軟得像豆腐拍地上。
最近倆后胎居然先后被銳物扎得慢撒氣。于是在讀數(shù)1bar左右時,真去踢了踢。
我去,和正常的2.5bar也沒啥太大差異!
簡直是侮辱我的黃金右腳:
所謂瞄一眼更是吹牛不上稅。后胎,即使看觸地面積變化也不是很大。前胎也許還能看出來,因為車前部更重,觸地部分的胎側(cè)會略鼓,有點像中年婦女的小腹。
原因何在?
輪胎雖然有鋼絲網(wǎng),但本身不足以支撐200-300公斤以上(以一般家用車空載質(zhì)量1200kg計)。大家嘗試站到未充氣的輪胎上,感受一下便知。
想了一下,其實胎壓1bar應(yīng)該是指輪胎內(nèi)和外界大氣壓的差值。此時實際胎壓是2bar,即2個大氣壓左右。加上鋼絲網(wǎng)/簾布的支撐,處男看AV,整天硬著呢。
類似的,比如高壓鍋標稱的0.7,0.8,也是指高于大氣壓的差值。真實氣壓是約1.7-1.8個大氣壓。
也就是說,胎壓傳感器也好,胎壓表也好,包括打氣筒讀數(shù),均是刨去1標準大氣壓的。暴露在空氣中,指針為零。
同樣溫度下,如果你在上海2.5bar出發(fā),到青藏高原讀數(shù)就奔著3bar去了?
我的理解是否準確?求科普。
但總而言之,踢一腳既不科學(xué),也不可行。別說踢,現(xiàn)在車子NVH越做越好,如果忽略爆胎那一聲動靜,很多司機把胎開爛,輪轂火花四射都未必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