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2300公里,還是環(huán)線,中環(huán)、外環(huán),基本線路走向形成于唐朝,四十年前都還在使用,現(xiàn)在只是修葺、貫通。后期預計將達
1萬公里。各地樓友可以看看,即使把規(guī)劃的虛線算進,你當?shù)氐闹诺绤s不在修葺范圍內(nèi)。比如謝靈運古道、蒼嶺古道。也許越有名,原本就保護得越好吧。所以,古代使用的總里程遠不止1萬:
雙向單車道,中間隔離標志,路側(cè)排水溝,路面防積水材料鋪設。
還有大量橋梁;ǹ衲г醋曰。其中不乏設計獨特的,比如天臺牮橋,泰順廊橋,都是載入世界史冊的:
5公里就有服務區(qū),全程沒有收費站:
【補充】
樓下回帖有說“得騎馬”,回(xia)復(che)如下:
可以騎。但不多。
一是浙江不產(chǎn)馬,不易養(yǎng),費用高;二是山地騎也快不了多少。
蒙古滿清打到南方,也只能下來走,再也無法橫掃。清軍攻下浙江,由仙霞嶺入福建時,把輜重全扔了,因為馬匹水土不服所剩無幾。山嶺陡峭,有馬也上不去啊:
國營的快遞公司,即官方驛站系統(tǒng),是有馬的。但僅限于傳送緊急公文,快遞小哥都是現(xiàn)役軍人,馬也體制內(nèi),吃皇糧的。到了宋朝,看重文人,一度允許官員夾送私信和物品,也算一項福利吧。普通人不行,出雙倍快遞費都不行。
但官員赴任、出行還是得和草根一樣,靠走。家眷細軟多的,會盡量走水路。水盡上岸,再雇轎子挑夫走吧,擅動驛馬可是重罪。
所以我圖上這些,其實只能算國道。真正的高速公路在北方,秦大道就已經(jīng)雙向三車道了。還有一直修到明朝的萬里長城。
長城譯作great wall其實是不對的,應該叫first highway。它首先是路,然后才是墻。匈奴來了,你被動靠墻咋防得?他要進來,主攻隘口。墻的所在本身都是崇山峻嶺,你不修墻他也不會來,山就是馬的克星。所以長城是為了守軍快速機動的軍事高速公路——迅速增援受到攻擊的隘口,或者繞到敵軍側(cè)翼去主動打擊。
直到80多年前,抗戰(zhàn)還在使用這條高速。如果不是瞭望臺導致通道變窄,車都可以開上去,我估計跑60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