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如果說宿舍的泡面是大學生活的精髓,那么食堂生涯,必定是大學生活的靈魂所在。
你可以沒有吃過宿舍里五湖四海的泡面,但你必定吃過食堂那常常覺得奇葩而卻又在畢業(yè)以后回味無窮的美味佳肴,俗稱中國第九大菜系:食堂菜!
學在浙大,吃在工大。從大學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聽說了這一盛傳的美名。怎料時間飛逝,青春無聲無息的溜走,燥熱的六月,忙碌的六月,伴隨著我們對校園生活的依依不舍,空氣難免常常有些悶熱,卻也有陣雨之后的陣陣涼爽,那是我們懷著對即將踏上社會的無限美好暢想。走在校園的林蔭道上,考試季、畢業(yè)季,回味著大學生活的點滴,對吃貨來說,最忘不了的,竟然是學校的食堂。也許明年,再也沒有親切的阿姨微笑著給我打飯打菜,說著女孩子也應該多吃點,再也沒有便宜又好吃的蓋澆飯,再也沒有...
所幸,畢業(yè)前帶領著學弟學妹們得到了一次參觀食堂的機會,我想這是我畢業(yè)前的最后一次參加社團活動了吧,還不錯,因為對我來說,它意義非凡。
原來,為了確保我們可以一早吃到熱乎乎的包子,阿姨們凌晨2點就要來到面點間做準備工作,和面、壓面、醒發(fā),調(diào)制各種我們愛吃的餡料,然后把包子里塞進小肉球,包的圓滾滾的,褶子卻清晰而又整齊。 這里的每位阿姨都有著靈巧的雙手,潔白的面粉在他們的手上躍然成了百變精靈,加點兒紫薯、南瓜和進面粉里,富含著粗糧,顏色也很討喜,女孩子可愛吃。
這是朝暉毓秀堂的朱阿姨,她是毓秀堂面點班的班長,她說:“我們自己做的包子,面粉有韌勁,肉餡兒有嚼勁,好吃又放心,同學們要考試了,早餐可得多吃點。”
剛出爐的洋糖糕,還沒裹上白糖,如此樸實而又誘人,就像辛勤工作的阿姨們,樸實無華,卻帶給了我們美食的驚喜。
原來,我們還在上課的時候,叔叔阿姨們就要開始為我們準備午餐了。
原來,在廚房做切配的工作,需要準備整個校區(qū)師生的菜量,阿姨從早上8點到上午10點,下午3點半到5點半,短短兩個小時,需要切出幾大筐的蔬菜,大小均等,整齊劃一,"噔、噔、噔......"菜刀一次次落在砧板上的聲音,原來是如此的動聽。
廚師們?nèi)缤治罩g(shù)棒般揮舞著馬勺,簡單的食材,經(jīng)過奇妙的整合,一道道美味呼之欲出。
原來,廚房這么熱,才六月初,廚師們就已經(jīng)汗流浹背,楊師傅說:“現(xiàn)在還好呢,到了7、8月份食堂值班的時候,廚房里估計肯定有五六十度,工作服濕的可以輕易地擰出水來。”
我可以用"魔術(shù)師"稱呼他們嗎?他們蒸煮烹炸樣樣精通。
原來,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研究新的菜品,盡力來滿足我們豐富的味蕾。中間這位白衣服的可愛大叔,是工大食堂的行政總廚哦,大家都親切的喊他張大廚,他代表工大獲得過國內(nèi)許許多多的獎項,張大廚說:“在工大工作已經(jīng)20多年了,我小伙子的時候,就在工大廚房給大家燒菜了,看著同學們吃的開心、滿意,我們的工作,也就值得了。”
開飯的時間,也有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料理,總是能引來許多同學駐足等候,因為阿姨們的親切可愛?因為食物的香味四溢,美味誘人?總之,排起了長隊,翹首以盼,就等著那新鮮的料理出鍋。 叔叔阿姨們都笑的很靦腆,他們說:“在食堂做事還要被拍照,怪不好意思的。”
他們都很講衛(wèi)生,原來我們曾經(jīng)擔憂的衛(wèi)生問題,都是杞人憂天。
原來,食堂還有專門的西點房,外面面包店熱賣的品種,他們也可以學習制作,做西點的朱師傅說:“我們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品種推廣!”
不是說,高手都是在民間嗎?那我想,工大的廚師們一定是學校里深藏不露的隱士,他們看起來樸實、平凡,卻各個身懷十八般武藝,悉心照料著我們的一日三餐。
我舍不得刪掉一張照片,他們的微笑,都好溫暖。
這是朝暉精弘二樓的陳師傅,他說他最拿手家常小炒
這是朝暉負責蒸灶的師傅,他說他最拿手水蒸蛋。
這是博文園那個常常燒面給我們吃的阿姨,她一直在灶頭前忙忙碌碌。
當然,加一塊酥酥軟軟,非常入味的大排絕對是回味無窮的美味。
在工大食堂吃飯,是件溫暖、幸福的事兒,它是我們下課饑腸轆轆時爭相跑去的地方,它也許也是我們畢業(yè)后最為想念的地方。我想我忘不了那品種豐富,不斷推出煲仔飯、鐵板飯這樣接地氣的食物美食廣場,我想我忘不了讓我記憶深刻的食堂招牌紅燒肉,我想我忘不了我總是能只花5元就吃到一葷兩素的豪華套餐......吃飯是件小事兒?那在學校食堂吃飯,是件大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