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更新于2021-10-05 11:09:41
5633
閱讀
8
回復
1
收藏
哲學家劉擎與00后的對話:內(nèi)卷與躺平之間,還有一種蓬勃生長
如何給孩子一些建議,教給他們必要的思維方法,進行積極的“自我構(gòu)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成人世界的責任與義務。

........................................

因為網(wǎng)絡世界的發(fā)達,今天的青少年好像前所未有地參與對公共事件的議論,推動一些事件的演變。他們面臨著身份的兩面性,一方面他們是高中生或大學生,尚處于學業(yè)壓力最深重之處,現(xiàn)實生活時時處處被家長嚴密安排; 另一方面,他們又處于對人生意義最敏感、自我意識最強的階段。他們從心理上,早已將自己視作可以投身社會、改變世界的成人,而成人世界卻仍將他們視為孩子,錯失與他們進行意義對話的機會。 而來自網(wǎng)絡的多元世界,一方面贈與他們自由,一方面催化他們的迷惘。 我們應該如何與我們的孩子對話?「00后」只是一個標簽,實際在真實的網(wǎng)絡空間,「10」后的孩子都已經(jīng)在形成自己的觀點。如何給孩子一些建議,教給他們必要的思維方法,進行積極的“自我構(gòu)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成人世界的責任與義務。 8月中旬,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出席華夏基金·2021哈佛AUSCR青年峰會(以下簡稱青年峰會)。這是一場「60后」哲學家與一些「00后」佼佼者的對話,這場對話從《00后和哲學的思維:人生的最大目標是快樂嗎?》切入,探討快樂背后更深層的問題:自我意義感的喪失與建構(gòu)。

哲學家劉擎與00后的對話:內(nèi)卷與躺平之間,還有一種蓬勃生長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

對于這些能夠在青年峰會上嶄露頭角的學生而言,他們對「快樂」的理解已經(jīng)超越了淺層次的歡娛,在他們看來——

 
快樂是對自我確定感的追尋;或是建立明確目標,而后不斷接受挑戰(zhàn),接近目標的成就感;或是開啟一項有益于社會的事業(yè),成功創(chuàng)業(yè),得到他人肯定的榮耀感;或者僅僅是找到自己熱愛之事,享受實現(xiàn)這件事過程的愉悅感。

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快樂在不同階段,意義會有所變化;快樂有可能是經(jīng)歷挫折,最終對自我的超越?鞓愤可能“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激昂,或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之后的“躺平”。

當快樂與自我、與人生意義相關(guān)聯(lián),快樂如此復雜,而我們?nèi)绾闻袛辔覀兊目鞓凡皇潜还鼟兜腻e覺,是真正的快樂呢?而“自我”究竟是什么?

青少年需要的意義指引,以下是劉擎教授的演講與回應!缚鞓贰故鞘裁矗“自我感覺良好”就是快樂嗎? 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羅伯特·諾齊克(RobertNozick,1938-2002)有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叫做“體驗機”。 這臺機器可以讓人即時體會到各種各樣的“快樂”,只要把不同的電極接入大腦,人就可以“真實”感受到快樂,比如品嘗美食的快樂、聲色光影的感官愉悅;也會有更高級的快樂可以選,比如功成名就的快樂、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快樂,或是思考的快樂……總之,一切快樂都能通過這臺“體驗機”滿足,讓人夢想成真。 繼而羅伯特·諾齊克提出的問題是:這樣一臺能給人提供快樂的機器,是不是每個人都想接入?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在深思熟慮之后,都會猶豫,甚至表示不愿意接入這樣一臺體驗機。 為什么呢? 因為人生不是每個時刻自我感覺良好,就算完成了。 哲學家劉擎與00后的對話:內(nèi)卷與躺平之間,還有一種蓬勃生長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電影,如果每一秒、每一幀都是快樂的,那么這很難稱其為一部喜劇,甚至很難稱其為一部完整的電影。只有經(jīng)歷跌宕曲折,電影才算是完成的,才可能是一個有意義的故事。 如果快樂是一種目標,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與結(jié)果是不能夠簡單分開的;只有自我感覺良好,也不是快樂的全部狀態(tài),更多時候,快樂還在于獲得認可,獲得價值。 當我們談論快樂,本質(zhì)上是在追尋自我的意義、生活的價值,而“自我”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概念。 關(guān)于“自我”有各種各樣的理論,我們讀過弗洛伊德的話,就會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還有柏拉圖的“理性自我”的概念,現(xiàn)在還有一種理論,叫做“敘事的自我”,意思是,人的各種體驗、經(jīng)驗如何整合成一個“自我”?生活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與不同層次的需求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我們都知道馬洛斯需求理論)。 你的人生好不好,是不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我們需要講一個關(guān)于“自我”的故事。只有你自己才能講出這個故事,只有講好這個故事,才是一個完整的自我。 “自我”是一個建構(gòu)性的過程,那么我們?nèi)绾蝸斫?gòu)它,就很重要。哲學在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中,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那就是反思。 反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當我們在過一種生活,我們同時有能力抽身出來,把自己的言行和自己的處境看作對象,來反觀自己,這個就叫做反思——reflection,或者叫做“自反性”。 將自己的處境客體化,觀察到我們自身行為背后的原因結(jié)構(gòu)和驅(qū)動力量,這就是我們思考“自我”的一個哲學式方法。 讓我們用“反思”這樣的一種思維方法,去看我們的處境。 當我們說到青少年的處境,就會談到焦慮、內(nèi)卷等,很多這樣的問題。其實不光年輕人有很多焦慮,成年人也有這樣的問題。那我們能把這樣的情緒對象化去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焦慮是一個現(xiàn)代性的困境。 現(xiàn)代性有很多特定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文化觀念,展開講就會很復雜;總的說來,現(xiàn)代性的焦慮主要來自兩種壓力,一種是“工具主義”,一種是“唯我論”。
“現(xiàn)代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卻也陷入了空前的意義迷失。這成為現(xiàn)代文化深刻的困境。”
—— 《做一個清醒的現(xiàn)代人》“有用”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嗎?
“工具主義”的意思是,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我們不是熱愛它本身,而是把它看作達到某種目標的工具。
而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也不是由自己確定的、而是別人給定的。 現(xiàn)在的社會非常價值多元,但我們在其中追求什么?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還是會追尋大多數(shù)人在追求的東西,比如財富、權(quán)力、名望……尤其是財富,這好像是今天不同社會都達成了的一個共識:用財富去標記意義和目標,那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成為取得財富的工具。 哲學家劉擎與00后的對話:內(nèi)卷與躺平之間,還有一種蓬勃生長
另一種現(xiàn)代性的壓力叫做“唯我論”,就是一件事情好不好,如何評判,沒有什么客觀的價值,你覺得它有價值它就有價值。 工具主義和唯我論組成壓力的兩面,一面是社會文化取向,我們對目標本身不反思,因為是大家都認可的,是流行的,所以就是好的;另一方面,生活的意義,價值感全然由自己擔當,由生活組成的人生意義,不是客觀具有的,是由“自我”定義的,你的人生是由你創(chuàng)造的。 “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聽起來還非常勵志,但它隱藏的問題是,我們與整個世界的關(guān)系,因此發(fā)生轉(zhuǎn)變。 人與世界之間,有這樣三重關(guān)系: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 當唯我論成為“自我”建構(gòu)的主導時,我們與自然的關(guān)系,由從前“我們在自然中安居”這樣一種狀態(tài),變?yōu)?ldquo;自然是我們的資源”,變成取用關(guān)系。 那我們與他人的關(guān)系,也由共同體,變成一種取用關(guān)系:考量這個人對我是否有用。 甚至我們與自我的關(guān)系,也因此工具化了,我們的身體成為感官的工具,成為享樂的工具。我們熱衷品嘗美食、投入更刺激的游戲,我們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感官。 以上種種,看起來是個人的困境,但實際上是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因為高度分工,將人“功能化”了。 從這個背景,我們再去看教育,教育的目標是為了人才培養(yǎng),那么人才常常是在某項具體功能上表現(xiàn)良好的能力,當人往這個方向發(fā)展,的確會促進物質(zhì)的繁榮,成果非常顯著,但引發(fā)的情緒危機也恰恰在此:人并不是這樣一種功能性的“工具”,人是一個豐富的、全面的、復雜的存在。 當教育只關(guān)注一個人的“功能”,而忽略了人與世界,作為一個共同體的情感、價值、歸屬感、人際關(guān)系,甚至道德,那么教育就會為這樣的工具主義付出代價。 這就是今天教育真正的問題根源:目標被簡化了,人被簡化成某種功能。功能越單一,從孩子到父母,就會越來越焦慮。
“在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中,所謂'自我',首先處在整體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之中,個人'嵌入'在一個比自己更大的宇宙秩序整體中,并根據(jù)在其中占據(jù)的恰當位置,來獲得自我認同、行為規(guī)范、價值感和生活意義。……經(jīng)歷大約五個世紀之久的“長征”,最終完成了所謂的'大脫嵌'。”

—— 《做一個清醒的現(xiàn)代人》
我們?nèi)绾?ldquo;認可”自己?

工具主義與唯我論,造成的雙重壓力是,將人的意義簡化(Reduce)成功能。而這種功能還在進一步的單一化,最終演變成所有的意義、價值都與財富利潤相關(guān)聯(lián)。最終人的意義就形成了一種虛假的化約論等式。

什么叫虛假的化約論等式?舉個例子,我們想,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但如何使孩子幸福呢?那么我們馬上就能想到的是:孩子將來要有出息,要出人頭地。

出人頭地等同于什么?等同于財富、地位。

你看一個人的幸福,就一步步“化約”成進名校、進好的初中、好的小學、好的幼兒園。然后教育就演變成一種競爭,“一分干掉千人”——這本質(zhì)上已經(jīng)像某種戰(zhàn)爭口號了。

其實競爭本身還是中性的,自然中不可避免競爭存在,然而我們今天的競爭,已經(jīng)演變成白熱化的內(nèi)卷,后者是一種單一模式中的重復,是一種非常低級的競爭,這樣的競爭,加劇了我們意義感的喪失。

那么我們?nèi)绾沃亟ㄒ饬x感呢?我們在探討工具主義和唯我論造成的壓力,并不是馬上就跳到某種“躺平”的狀態(tài),實際上“躺平”也無法使人擺脫焦慮。我們了解這些壓力的本質(zhì),是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與我們的處境。

我們知道這世上有些事情結(jié)果是好的,盡管做起來很痛苦,但回報是好的;還有些事情本身就是你熱愛的。

前者是工具性的,后者是你直面自己的感受,出于本真自我的認可。當你懂得通過反思,去區(qū)分一件事對你而言,是工具性的,還是自我認可的,你才能更好地作出選擇。

我們活在世界上,很多時候要獲得別人的肯定,這很重要,然而獲得自己的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界有一個麻煩在于,我們獲得別人認可的標的物太簡單、太單一了,僅僅是分數(shù)、僅僅是升學,畢業(yè)之后又變成財富獲取。一個人的善意、美德、勇敢、正義感,好像都不再成為一個人獲得承認的標的物。然而這是我們今天要去反思的問題。

哲學家劉擎與00后的對話:內(nèi)卷與躺平之間,還有一種蓬勃生長

為什么呢?好像一個人富有正義感,他的“被認可”是一地一處的(local),只有周圍的人才知道;但一個人能獲得社會財富、集中大量的社會資源,那么他的“被認可”好像是通用的(Universal)——這就是人人都希望成功、追逐成功的原因,功成名就。但最終的某一點其實很模糊:為什么對今天很多青年來說,進名校,繼而出來創(chuàng)業(yè),就是為社會做貢獻?是在什么意義上做了貢獻?

這是今天青年人要去思考的問題。

比如同樣是進名校這件事,到底是為了光環(huán)、為了更接近成功而進名校,還是名校能給你一些更豐富的視野,使人能從更開闊的意義上思考自己的選擇,更有利于人類社會?

這就是我們通過反思,不斷去回到自己,如何去建立人生“自我認可”的標準,并去堅守自己的選擇。

“蓬勃”的五個維度

我們棲居在哪里?

人的意義被簡化(reduce),簡化成工具、功能,導致了我們的焦慮,是“不幸福”的來源;但我們今天在談如何獲得幸福的人生,那么與簡化相對,幸福的人生應該是意義全面的、豐盛的。

那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狀態(tài)呢?

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有一個教授,叫做泰勒范德維爾(Tyler VanderWeele),他在哈佛牽頭成立了一個項目,叫做“人類蓬勃生長項目”,英文叫做 the Human Flourishing Program。

你可以想象一下flourishing這個詞,充滿生機感,一種像盛夏草木一樣繁茂生長的狀態(tài)。

2017年的時候,泰勒范德維爾寫了一篇文章,里面講述了flourishing的5個維度,分別是:

1. 快樂感和滿意度,也就是指向自我滿意度的快樂;

2. 健康:包含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3. 人生意義和目標: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相信的、明確的意義和目標;

4. 品格與道德:有點類似亞里士多德講過的正義感、勇氣、智慧、節(jié)制等美德;

5. 親密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的內(nèi)涵不光有愛情,還包括家人、朋友和社群的關(guān)系。

這五大維度的意義,全世界的人都認可它們是重要的,都認可要以各種方式去追求;但當我們真正投入生活、作出選擇的時候,往往并沒有以這五個方面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而是去追求金錢。 我們以為金錢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些目標,但事實上,我們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將金錢當作了目標,這些更重要的價值,反而成了換取金錢的條件,或工具。 正如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西美爾就說,“金錢只是通向最終價值的橋梁,而人無法棲居在橋上。” 如何看待“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這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常常有人這樣說,好像順口溜一樣。但如果現(xiàn)實是這樣,那就放棄理想好了。但問題恰恰在于,為什么人放棄不了理想? 因為理想是你現(xiàn)實精神結(jié)構(gòu)中的一部分,沒有理想的人是不存在的。而現(xiàn)實和理想的緊張,構(gòu)成人之為人的內(nèi)在部分。 比如說什么樣的人生是開心的,是快樂的?我們談熱愛的事與物,熱愛的標準是什么?很多時候,這些內(nèi)在標準與外部評價有沖突。 面對這種沖突的時候,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抵御,我們可以把自己變得更強大,也可以躲避,也可以妥協(xié),也可以放棄……我們可以有很多方式去應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但每一種選擇都是有代價的。 我特別推薦大家去讀一篇文章,《人物》雜志的一篇專訪《陸慶松:螺絲不肯擰緊》。

哲學家劉擎與00后的對話:內(nèi)卷與躺平之間,還有一種蓬勃生長

這個叫做陸慶松的,是一個音樂人,10歲半被選拔進入中央民族大學藝術(shù)系預科班,15歲上大學,畢業(yè)進清華大學任教,在音樂教研室工作了5年,然后辭職了,30多年沒有工作,每個星期教人家一兩次鋼琴,掙夠吃飯的錢,然后自己練巴赫、肖邦、貝多芬,養(yǎng)花、作曲。

如果從外在標準看,他完全不成功,拿今天人們的話說,是個Loser(失敗者),但他真正在過一種內(nèi)在豐沛的生活,一種自己熱愛的生活。 這種選擇有代價嗎?有代價。 我很推薦這篇文章,但可能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選擇,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如此選擇。但每個人都擁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我們要自己權(quán)衡,哪一種方式是適合自己的方式。有時候是抵抗,有時候是妥協(xié),有時候是通過協(xié)調(diào)的方式,有時候也許有突破,你戰(zhàn)勝了、改變了周圍人的看法。 所有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抗與選擇,在不斷變化中構(gòu)成了我們自己。


作者:吳慧雯。
來源:看教育EnsightEdu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guān)推薦
回復(8)
超級版主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9-26 15:51:03

值得思考
V15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9-29 07:50:17

走出自己的路
V15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9-29 12:22:24

這個看天?
V15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9-29 19:48:42
1#

說的有道理
V15 發(fā)表于2021-09-30 06:52:34
2#

V15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9-30 18:56:45
3#

有道理
V16
勛章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9-30 22:40:34
4#

學習了
V6 發(fā)表于2021-10-05 11:09:41
5#

學習,每個時代都不同吧,70后的反省卻是2字:安分,沒想法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