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救市”已經成為杭州樓市的主線劇情。
降息放水、限購限貸政策集體松綁,樓市的底,似乎已經觸手可及。
但也有一些樓盤,早已在“底部”游蕩許久,在如今二手房的低迷期,卻迎來逆勢反彈,走出了自己的獨立行情。
01
青楓墅園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進入11月以來,青楓墅園已經網簽了5套二手房,
5套房源看似不多,但在未來科技城本月成交排行榜單里,卻是眾多樓盤里第一名的位次。
與此同時,這也是青楓墅園今年下半年以來,成交量最多的一個月。
最夸張的是去年同期,整一個下半年,青楓墅園也僅成交4套二手房。而這口氣,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也沒有徹底緩過來。
要知道11月還沒有結束,青楓墅園這個月的成交量,還會有一個上升期。
能順利從二手房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青楓墅園的殺手锏無疑是它的價格優(yōu)勢。
曾經的青楓墅園,還是未科小透明時,二手房價不過2萬+,但一則學軍托管的小道消息,卻讓它的房價原地飆升。
最夸張的是去年2月,當時貝殼網顯示最低的89㎡掛價,也要395萬,折合單價4萬4。
在官方辟謠學軍托管后,青楓墅園網簽均價節(jié)節(jié)敗退,只能走上了以價換量的道路。
今年3月,青楓墅園中間樓層最低一套89㎡總價310萬,折合單價3萬4。
回歸“3”字頭的青楓墅園,不僅是三兄弟二手房價的5折,還比邊上的新房低了一截,它的成交量也開始回漲。
到了下半年二手房更為慘淡的時刻,青楓墅園的成交量差點又一次按下了暫停鍵,好在降價潮隨之而來。
如今,單價2萬+的青楓墅園有近10套的掛牌,最便宜的一套89㎡總價240萬,折合單價2萬6,還是中間樓層。
重新回到2年多前的價格水平,周邊的配套也在不斷兌現(xiàn),成交量的反彈當然也是在情理之中。
02
青楓墅園這樣的案例,前不久我在和光塵樾身上也看到了。
今年上半年,和光塵樾的月成交量,大部分時候不過一兩套,還時不時要“歸零”,可謂是十分慘淡。
到了下半年,和光塵樾開始做大做強。
7月就強勢成交了20套,9月也有15套之多,還沒過完的11月,目前也成交了10套。
除了成交量不斷上升,和光塵樾的新增掛牌和成交量曲線也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
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和光塵樾的新增掛牌量就明顯大于成交量,但到了第四季度,新增掛牌量與成交量開始趨平。
和光塵樾能完成絕地反擊,成為良渚板塊二手房的龍頭,首要原因當然是它價格的確低到了一定程度。
今年年前,掛牌單價還普遍超4萬。到了4月,著急出逃的和光塵樾業(yè)主,掛牌單價降至3萬8-3萬9。如今,不少誠心賣的房源掛牌價只有3萬4左右,最便宜的甚至只要3萬1。
斜對面的新盤星圖光年軒,新房限價雖然只要29100元/㎡,但最小戶型105㎡,總價也要305萬。
折算下來,與單價3萬4的89㎡和光塵樾,總價基本無差,戶型空間功能也基本相似。
和光塵樾雖然多一個稅費,但也省了等待交房的漫長三年,性價比不言而喻。
03
觸底反彈的不僅是外圍樓盤,市中心也有樓盤在經歷如此變革。
比如東新路上的錦繡華府,11月至今已經成交了3套二手房。再往前的9月,錦繡華府也成交了3套房源。
看似不是無敵的數(shù)據(jù),但這個只有502套房源的小區(qū),貝殼上的掛牌量也不過42套。
月成交量能達到這個水平,這在市中心改善盤中,錦繡華府算是很不錯的了。
更何況,在剛交付的大半年期間,錦繡華府的月成交量一直在0-1之間徘徊。
曾幾何時,錦繡華府也是被全杭州的看客們群嘲過的。
還記得去年上半年,錦繡華府還沒有交付,不少房東就在中介網站上掛出了最高10萬/㎡+的價格。當時,就有不少網友吐槽,到底是誰給了房東這個勇氣,三塘也配10萬?
時過境遷,接受過市場洗禮的錦繡華府,如今二手房價已經穩(wěn)定在5萬+,早就沒有了當初的浮夸。
以這個月成交的高層138㎡為例,實際成交總價820萬,折合單價5萬9。
目前,貝殼上掛牌的一套中間樓層的139㎡總價829萬,中介告訴我房東底價在810萬左右,折合單價5萬8。
對比周邊限價4萬8的新房,雖然貴了1萬/㎡,但它品質相當在線。
做了鋁板立面,戶型129㎡起步,得房率也能做到90%上下,還帶泳池會所。加上還有觀成武林+勝藍+安吉路實驗新天地校區(qū)三學區(qū)的加持,是不是突然就心動了呢?
04
能在杭州二手房逆境中,走出自己的獨立行情,這些樓盤自然有它們的可貴之處。
它們曾在價格高處不勝寒,現(xiàn)在算是回到一個正常水平線了。
比如,青楓墅園回到了2年前暴漲之前的價格,產品雖然過時落后,但與周邊新房共享配套,價格還能打7折。
對于預算有限的未科購房者來說,還要什么自行車?
和光塵樾與錦繡華府對比同板塊的新房,雖然還是貴上一點,但加上交房等待期、戶型代差帶來的得房率優(yōu)勢,以及自身或是TOD或是學區(qū)優(yōu)勢,目前的二手房價也就無比合理了。
它們所謂的觸底反彈,觸碰的不是市場行情的“底”,而是在它們的價值區(qū)間里一個相對低的價格。
至于這個“底”應該多低,最終還是取決于大多數(shù)買家的心理價位。
來源: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