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新聞:“整個小區(qū)都聽到了,浙江媽媽深夜崩潰報警:她已經沒有底線了。”
新聞最后“小雨擁抱了自己的妹妹,與媽媽達成和解,承諾以后不再武斷、粗暴溝通”。
看了這個,深有感觸。我覺得事情到這里遠遠沒有結束,如果新聞中的媽媽不改變自己的認知,不改變自己的行為,這種親子沖突任然會爆發(fā),而且會愈演愈烈。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不改變教育方法,只會把孩子推向相反的道路,讓孩子越走越遠。
曾經,面對初二、初三時期的兒子,我和這個媽媽差不多,嚴格管制兒子的游戲時間,對兒子使用語言暴力,也有過激行為(沒有動手打他,但是砸了了自己的電腦,現在想來,都覺得自己的可怕,問題是我的電腦壞了,無法辦公,后悔不已),并且固執(zhí)的把兒子歸為叛逆不聽話的那類人。我們親子關系惡劣,兒子脾氣暴躁,我焦慮不堪。
所幸,我走出來了,也希望新聞里的媽媽能反思下自己的行為,下決心改變自己,改變對孩子的看法,早日從糟糕的親子關系中走出來。
再說關于游戲的問題,如果靠家長一味的管控真不是辦法,孩子因為想玩游戲而不得,他會把所有精力用在去尋找如何游戲的機會中,心心念念、滿腦子都是游戲的場景,和家長玩貓抓老鼠的游戲,學習自然不上心了。
其實孩子們都懂學習的重要性,知道游戲玩多了會耽誤學習,他們也想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但是家長只會給孩子講道理、一味的去控制游戲時間,反而會讓孩子生出逆反情緒。所謂“堵不如疏”,如果家長能夠去感受孩子對游戲的那份想念和歡喜,讓孩子自由去玩游戲,從而釋放那份執(zhí)念,孩子就會重新去審視學習和游戲的關系,才不會把學習和游戲對立起來,并會去想辦法平衡這二者的關系。尊重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自主權,孩子才會有學習的自覺性,相信孩子,他會給你驚喜。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這話對大人適用,對孩子也適用。大人要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及時改正。換一種方式方法和孩子對話,孩子就會從和你對抗的情緒中走出來,親子關系融洽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而孩子呢,因為你相信他們,尊重他們,給予他們自主權,那么,被蒙蔽掩蓋的那顆內心向上的心重新蓬勃并讓他去平衡學習和游戲的關系,去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向著這目標去努力。大人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優(yōu)秀的孩子有很多,他們有非常強的學習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在持續(xù)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滿足感和成功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得知識的源泉,對游戲不感冒,這樣的孩子真是讓人羨慕讓人歡喜?墒悄鞘莿e人家的孩子,在他們背后,有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還有很多的孩子是游戲的一員,他們癡迷游戲,唯游戲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之一。希望這部分的孩子,能從家長極力反對的戰(zhàn)場中撤離出來,找到和游戲和平共處的模式,做到學習有目標,游戲有時間。
溫馨提示:關注升學去哪微信公眾號(jy19lou), 輸入框回復【小升初】,查看2021年小升初常見問題及解答。或點擊下方菜單欄“杭州升學”→“小升初”,查看招生政策、各城區(qū)初中對口小學、學校簡章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