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可能是中疊最出圈的時刻了。
前幾天,五常某TOD大盤掛出一套中疊,165㎡總價968萬,折合單價僅5萬8。
雖然相比新房時4萬1左右的中疊均價,已經(jīng)有了不錯的利潤率,但如果和同小區(qū)的其他房源一比,卻有點低于之前的預期。
根據(jù)手邊買房的網(wǎng)簽數(shù)據(jù),該盤平層最高的網(wǎng)簽價達6萬4,比這套中疊的掛牌價還要高6千元/㎡。
如果拿出差不多面積段的該盤168㎡小高層,這個實際差距還要更大。
早前,一套中間樓層的168㎡帶兩個車位房源,曾以1160萬的總價成交?鄢囄60萬,單價也高達6.5萬/㎡。
即使是目前掛牌的168㎡,最便宜的一套單價也要6萬5,其余基本在7萬以上,甚至預期高的房東還掛出了8萬3的單價。
可是,當初168㎡平層開盤均價只要3萬7左右,還比中疊便宜了4千,現(xiàn)在反過來超出。
更別提疊墅的同類了,該盤目前最便宜的一套上疊掛牌7萬5,掛牌價最低的一套下疊更是高達8萬5,打完68折才與中疊價格相當,價格差距已拉開不小。
而它們在新房時期,下疊均價不過4萬9,上疊均價則是4萬5。
02
不只是那個TOD大盤單一個例,綠汀路附近另一純疊墅小區(qū),也同樣遇到了“中疊難”的問題。
該小區(qū)的中疊基本在6萬5-7萬之間就能拿下,但上疊的單價門檻基本在7萬5以上,下疊更是8萬7起步。
前不久,下疊180㎡中間套,據(jù)說還有過1690萬的成交價。
中疊基本是下疊的75折,同樣是疊墅,現(xiàn)實卻是受歡迎程度明顯分了三六九等。
中疊為什么會在整個小區(qū)的房價體系里最弱勢?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
最直接的因素是由供需不平導致的,上下疊業(yè)主比較惜售,整體掛牌量少,而中疊往往是疊墅中掛牌最多的。
以該綠汀路小區(qū)為例,貝殼上掛牌的27套房源中,上中下疊分別為8套、14套和5套。
五常TOD大盤的7套疊墅,上中下疊分別為2套、4套和1套。
這兩個疊墅小區(qū),中疊掛牌數(shù)量超過了上下疊總和,但有需求買疊墅的購房者,卻往往是沖著下疊或者上疊而來的。
“一般來看綠汀路的都是看下疊,五常的下疊院子小,反而喜歡上疊露臺的買家多,但中疊確實都比較勉強,除非是價格足夠低才行。”一位未科的資深中介說道。
03
但中疊在二手市場無法成為香餑餑的根本原因,還是其產(chǎn)品本身的原因。
雖然疊墅名字中帶著“墅”,但中疊卻幾乎沒有別墅的優(yōu)勢。
花園和地下室往往是屬于下疊的,露臺大部分時候都特供上疊,而中疊只能夾在中間“受氣”。
由于過去大部分疊墅都在200㎡以下,空間不大的中疊還要隔成樓上樓下,不僅戶型顯得小氣,而且日常生活動線也會格外繁瑣。
可謂是優(yōu)勢一處沒占,劣勢卻是一個不落。
不過中疊與中疊又各有不同,杭州也曾經(jīng)有過設計非常出彩的中疊產(chǎn)品,比如申花和濱江的兩座金茂府。
雖然都是有上、中、下疊的六層建筑,但每戶都是獨立雙入戶,即地下車庫、一層電梯雙入戶(下疊為南向花園入戶)。戶戶均配私家電梯入戶。
即便是中疊,也贈送一個連接著北向下沉庭院的地下室。
我去過一個朋友家的金茂府中疊喝過茶,連著下沉庭院的地下室采光、通風都很棒,主人裝修成一間客房+茶室+餐廳,庭院爬滿綠藤。
有客人來時,全都帶到這個“下沉娛樂層”聚會,想玩多遲多鬧都沒關系,完全不打擾3-4層家人的休息。
如果是申花的首開杭州金茂府,地下室還帶科技系統(tǒng),所以中疊一樣一房難求。
可惜,杭州大部分中疊沒這么奢華的配置。
04
不過,當下中疊的尷尬也只是階段性的。這個產(chǎn)品正慢慢退出杭州的樓市舞臺。
我們統(tǒng)計了目前在售的疊墅產(chǎn)品樓盤,一共是10個,主要分布在轉(zhuǎn)塘龍塢、閑林、瓶窯、大江東和湘湖板塊,山水資源優(yōu)渥。
其中,8個樓盤做了純疊墅產(chǎn)品,且均為上下疊,容積率也都在1.2以下。
而1.4-1.5容積率的兩個樓盤,則是做了洋房/小高層+疊墅的高低配,但疊墅也均為上下疊,并沒有中疊的痕跡。
一方面是中疊本身的bug,導致價格上與上下疊在二手市場上漸行漸遠,購房者不買中疊的帳,開發(fā)商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則是“雙限”政策后,絕大部分樓盤都不做高低配,而是開始做純疊墅區(qū),回歸原本上下疊的純粹性。
除了中疊開始消失,如今的疊墅產(chǎn)品也在不斷精進。
比如,越來越多的疊墅采用全三開間朝南格局,餐客廳不僅可以橫向分布,一樓的臥室和樓上的三臥可以全部朝南。
但在上一個疊墅產(chǎn)品時代,大部分疊墅都是單層兩開間朝南的戶型設計,只有極少數(shù)疊墅能夠做到三開間朝南的尺度,例如珊瑚世紀和國樾。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中疊時代的終結,恰恰是一個疊墅創(chuàng)新時代的開啟。
來源: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