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的談話內(nèi)容到底該不該告訴孩子?如何給孩子說?
今天放學接孩子們時,在校門口和幾位媽媽聊天,其中一個媽媽說自己家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有些吃力,時不時就能接到老師的投訴和留校補作業(yè)等情況,隨后又問大家:家長和老師的面談內(nèi)容和電話投訴能不能直接告訴孩子?怎么給孩子說才好呢?
當時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和老師的溝通內(nèi)容不要告訴孩子,可以跟孩子講:老師說你這次不是最后一名,如果再努力一點點肯定會更好”,后來我仔細一琢磨,感覺這個回答像似“雞湯”。其實這個回答是一篇家教文章上一位媽媽的處理方式,文章大體意思是要鼓勵孩子,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把老師的批評和指責換了一種說法,變成了鼓勵。
從這種回答方式和內(nèi)容來看,似乎天衣無縫,無懈可擊,這種回答的確能夠保護孩子的自尊,能夠起到鼓勵的作用。但細細一想,似乎也并非如此。
首先,孩子自己知道這次的考試沒考好,老師已經(jīng)公布過分數(shù),講評過試卷,更有“負責任”的老師已經(jīng)批評過沒考好的學生,表揚過考得好的同學。所以孩子已經(jīng)明白自己的處境,你再用巧妙的謊言去欺騙他或者給他鼓勵,都顯得有些假,有些牽強。
那么到底應該怎么給孩子說呢?是要告訴孩子老師的原話?還是落井下石順著老師的話再把孩子批評數(shù)落一番?這時候,很多家長一般都要說教一番,好讓孩子記住教訓,繼續(xù)努力,不過要問教效果如何,從孩子下次考試就能看出來,對吧!
到底如何把老師的叮囑傳達給孩子?如何管教孩子提高成績,達到鼓勵的目的,這讓家長很糾結。
說到底,還是得因人而異,根據(jù)自家孩子的情況,以及家長和孩子一貫的溝通模式來決定吧!而不應該決斷的說“不要把老師的話告訴孩子”。如果平時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很順暢,很直接,孩子內(nèi)心足夠強大,能夠從家長的話中理解意思,能夠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也不會因為老師打了小報告而記恨老師,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完全可以把老師的原話告訴孩子,反之則要謹慎。
把老師的話加工后告訴孩子
如果孩子在學校已經(jīng)受過批評或者冷落,情緒明顯比較低迷,內(nèi)心虛弱,這時就要對老師的話進行加工后再告訴孩子,和孩子的對話最好以提問式啟發(fā)和引導方式展開,如:“老師說了你考的不太好,讓你繼續(xù)努力,還讓爸爸媽媽幫助你進步,你希望爸爸媽媽怎么幫你呢?有沒有好的方法讓爸爸媽媽和你一起進步一點點?你覺得怎么樣可以跟好一點?就好那么一點點也行,我會幫你的”。
不用把老師的話告訴孩子,而是-------
如果孩子學習實在太差,紀律性差,經(jīng)常無視班級規(guī)則,經(jīng)常被老師作為差生代表批評懲戒的孩子,不建議直接把老師的原話告訴孩子,以免他更加自暴自棄,更加對老師和同學有敵意,更加搗亂紀律以驗證老師和家長對他的評判和潛意識中的期盼。這樣的家長肯定經(jīng)常收到老師的投訴,告訴孩子也未必有用了,孩子已經(jīng)有所心理準備,所以不用再給他說。而是直接采取實實在在的措施幫助孩子,不知道如何管教和幫助孩子,就請家長感覺去請教專家和老師,因為看書學習已經(jīng)晚了。
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幫助孩子
家長最迫切的任務時趕緊分析孩子學習差,紀律差的原因,找出相應的對策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一個問題多準備一些對策,一個不管用就用另一個。)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和自尊,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孩子多與同伴一起玩耍,多參與同伴群體的體育鍛煉和游戲,鍛煉孩子的樂群性,最起碼的底線就是不要讓孩子脫離同伴,不要因為不當?shù)男袨槿堑猛閰挓?/div>
兒童同伴生活有多重要
因為兒童同伴群體是孩子獲得力量和吸收營養(yǎng)最適宜的土壤,孩子一旦脫離了同伴群體,不但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容易出現(xiàn)兩個極端,要么成為大家眼中的壞孩子,他會用怪異、惡劣、甚至反社會行為獲得別人對他的關注和滿足感;要么會出現(xiàn)離群、孤僻自封,無故發(fā)脾氣,出現(xiàn)問題外歸因(不找自己的問題,而專指別人的問題)不但學習越來越差,整個人也會顯得呆板,沒有活力。
由此可以看出,要不要把老師的投訴告訴孩子也要因人而異,不可直接套用別人的案列,更不能照搬“雞湯”文章中的方法。
》》》》往期回顧 點擊題目可查看
(注:以上內(nèi)容除 轉(zhuǎn)載 外皆為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或引用請加以原文鏈接和注釋)